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角的度量》说课稿第二实验学校李变杰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此,教材在编写上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进行转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法着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亲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角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使数学生活化,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内、外圈读角的度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要用到的教具与学具有量角器和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再说一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结合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猜哪个角最大?在学生的猜测中,我自然的引出:你们知道用什么量角的大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借助问题的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于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角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分成小组,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度角的表象,把抽象的1度角转化为学生能直观感受的一个1度角的大小。接下来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运用多媒体的演示,自学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为接下去的量角做铺垫。然后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我针对难点,设计了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应该怎样放?2、看度数时,有两个刻度,应怎样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量角方法: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板书:顶点中心);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板书:一条边零刻度线);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另一条边?度)。整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三、通过练习,巩固新知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判断谁说得正确和判断题,请学生观察量角的方法对不对?通过常见的错误,使学生加深对正确量角方法的印象。再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新课前准备的两组角,让学生比一比,哪个角最大?为什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课前质疑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样的设计,首尾呼应,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使他们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老师们,希望大家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