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行业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论述.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务行业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论述.doc

水务行业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论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水务行业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论述水务行业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论述摘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集供水、排水、污水、地下水资源日常管理为一体、城乡区域统一运营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统一投资、建设、管理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是市政府直管的国有企业。包括供水与经营、污水处理与回收企业再利用两个大的方面,而我国的污水处理起步较晚,各项研究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我国很多地区的水务行业正在呈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生产率在逐步下降,面临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生存挑战。居民吃水困难、水价一成不变、管网漏失严重、水质恶化、水费征收低迷、冗员众多。企业无力支付更新改造资金,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对其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对水务行业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水务行业;效率;影响因素;作用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目前对水务行业效率的研究主要是运用DEA和随机前沿分析两种方法。利用DEA对水务行业进行效率测算主要是利用每年的截面数据计算不同个体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然后利用Tobit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效率指标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水务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促进我国水务行业的发展。一、水务行业效率分析本文利用DEA测算每年截面数据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2004-2010年期间水务行业效率的变化情况。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各省市水务行业之间的效率差异,通过Malmquist指数我们可以了解各省市和全国水务行业每年效率的变化情况。1、我们横向比较每年各省市水务行业效率情况,表1给出了各年水务行业效率的平均值。表12004―2010年水务行业效率平均值从技术效率角度来看,水务行业每年减少10%的成本投人仍可以达到现有产出。与其他工业行业不同,水务行业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比较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以发现各省纯技术效率值之间的差异大于规模效率值之间的差异,这表明各省水务行业规模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所观察的18个省市中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省市比例很高而且逐年增加,这表明我国水务行业在进行城市供水整合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水务行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这种结果与水务行业的技术特点似乎并不相符,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各省市水务行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不进行成本约束有关。2、我们分析2004-2010年间水务行业效率的变化情况。表2给出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逐年变化情况,表22004―2010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从每年变化总体情况来看,水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太大提高,仅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分别提高0.7%和1.5%,其余年份均出现了下降。基本可以认为水务行业在观察期内效率没有提高,反而存在小幅下降。水务行业效率提高缓慢的现状表明目前我国水务行业规制政策依然难以有效激励其提高效率。进一步我们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表3可以发现10个省市的技术效率在2004-2010年间存在下降,这种下降主要归结于规模效率的下降,该结果表明我国水务行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并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多数省市水务行业并没有在最优规模上运营。二、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利用Malmquist指数我们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化情况,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也会对水务行业效率变化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利用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作用。表3给出了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表3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计量检验结果下面分析动态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解释变量中,一阶滞后变量的系数显著不为0,表明使用动态面板模型是有效的,然而上一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却会导致本期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0.5354%,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务行业自身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反而会出现效率的持续降低。城市化率的系数显著不为0,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5074,该结果表明城市化所带来的供水人口和供水密度提高促进了水务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城市供水方面水务行业较好的利用了需求增长,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工业用水量系数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另外两个模型中工业用水量系数为负数,总体而言工业用水量增加没有带来水务行业效率提高,该结果与厉效杰(2007)的结论相同,但该结果与经济学原理并不相符,这可能与水务行业缺乏激励未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有关。气温作为控制变量显著不为0,表明水务行业分析中确实需要考虑各地区间的气温差异;供水质量系数并不显著的结果与预期并不相符,回归结果的不显著固然有可能来自水务行业的技术改进,但更有可能是新的水质标准并未得到彻底执行所致。三、解决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