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分区.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5.2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世界地理分区.pptx

世界地理分区.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界地理分区/1.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2.了解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3.理解并掌握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亚洲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明显,下面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等六个分区对其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区域区域1.图解亚洲的位置2.图解亚洲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自然地理特征比较特点地区2.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欧洲西部是经济发达的区域,欧盟促进了区域一体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人口、粮食、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地区。三大区域的人文特征各有特色。地区特点1.自然地理特征特征国家特征国家特征国家2.人文地理特征特征国家英国与日本地理特征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海运业发达。②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③工业化水平很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④都有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⑤新兴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2)不同点:①气候类型不同: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布局类型不同:英国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工业国,有较丰富的煤、铁资源,属“煤铁复合型”工业布局;日本本国自然资源贫乏,靠进口原料和燃料发展工业,属“临海型”工业布局。③农业发展条件不同:英国地多人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日本地少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1.欧洲西部气候的特征及成因分析2.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1)澳大利亚气候炎热干燥,气候类型大致呈半环状分布。由于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自然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2)形成原因:①纬度位置。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北,大部分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大,日照强烈,气候炎热。②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区,成为地中海气候。北部,夏季来自赤道附近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源,形成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成为干季。东部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比较湿润。东北部沿海常年吹来自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并受大分水岭的抬升,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加上西部沿海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西部沿海。3.北美三大地形区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1.南北两极地区2.南极洲冰原气候的特征及成因(1)纬度高——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少,造成严寒。(2)海拔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3)气压高——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强大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气候。酷寒使降水以暴雪的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4)洋流——南纬40°~60°常年持续西风漂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其原因表现为:(1)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加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4)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2009年上海高考)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下图)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茵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脊”、“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材料二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