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3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篇1一、工作思路以研究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二、、工作任务1.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2.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具体要求:①全面掌握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②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③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它章节及其它学科的关系④确定本章节教学的深度、广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⑤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三、具体安排周别内容第1—4周(2、11—3、9)1、高一、高二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2、各年段制定本学期教学进度,准备好所需的教具3、高三年段分析总结上学期期末考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质量分析,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做好迎接第一轮省质检的准备第5—8周(3、10—4、6)1、组织召开第一轮省质检生物科质量分析会时间:3月12日上午第二节地点:高三办公室参加人员:所有高中教师主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及第二轮复习策略2、高三年段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加强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提高应考能力,为第二轮省质检做好准备3、高一、高二年段检查教学进度、教学常规落实情况,为期中考做好准备4、加强校际交流和教学开放周的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取长补短第9—12周(4、7—5、4)1、组织召开第一轮省质检生物科质量分析会时间:4月9日上午第二节地点:高三办公室参加人员:所有高中教师主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及下阶段复习策略2、高二年段组织生物实验考查3、召开高一、高二年段期中考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4、高三年段做好迎接市质检的准备第13—16周(5、5—6、1)1、组织召开第一轮省质检生物科质量分析会时间:5月7日上午第二节地点:高三办公室参加人员:所有高中教师主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及最后阶段的考前辅导策略2、高一、高二年段检查教学进度、教学常规落实情况3、加强高考的考前指导及训练,做好安抚工作第17—21周(6、2—7、6)高一、高二年段做好期末复习迎考工作文章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篇2一、总体思路依据新课程标准,对照学校总体工作部署,重视开展课堂研讨工作,结合高一年级“基础、规范、兴趣”的具体要求,组内同志加强教研,扎实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高二阶段学生选修或学业水平考试奠定可靠基础。二、组内成员三、内容简述1、加强学习,重点学习研讨《课程标准》2、加强学情跟踪、分析,调到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3、重视学生基础教学,规范学生学科表达;4、重视组内教研,充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5、加强组内听课、评课,剖析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四、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篇3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务、教科处等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质量为目标,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以生物教学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为依据,目标是对教学大纲范围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加强教学模式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二、主要工作任务1.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件、教学案例、习题等方面资料的积累和整理;2.研究会考和高考的方向,组织组员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3.开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评比”活动,落实公开课的开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4.加强生物奥赛辅导工作,开展好生物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5.精心组织和配合学校做好“五个一”活动和08—09学年教坛新秀决赛等工作。三、具体措施与步骤(一)务实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学生1.夯实基础,努力实现大纲与教材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科重要及主干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教材。2.强调能力培养。依托教材和大纲,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特别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和知识研究过程中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原理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3.注重实验,强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