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doc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引言相变材料(PCM,phasechangematerial)在相变过程中能够储存或者释放大量热量,可用于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相变材料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其相变时的潜热,把它与传热流体混合,提高传热流体的热容,用于热量传输、冷却剂等;二是利用其相变温控特性,将其应用于纺织品[1]、建筑物、军事目标等,提高热防护性或者调节温度。例如将相变材料加入到建筑材料中制成储能建材,利用太阳能和季节温差能等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波动,有效利用低峰电力削峰填谷,降低能源支出,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2];如果将相变微胶囊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一种二元潜热型悬浮液,将这种具有大热容的二元潜热型悬浮液作为电子设备的冷却液,能够提供10~40倍于一般流体的等效热容,在相同冷却功率的要求下,冷却系统所需的泵功耗、冷却液流速及热沉体积均可大幅减小。本实验以硬脂酸丁酯为相变材料,蜜胺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采用DSC测定其热性能。本研究性实验着重于制备工艺的优化,以改善相变微胶囊的储热性能。通过本实验,了解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理解并掌握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探索制备条件对微胶囊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尽可能优化制备工艺。1.实验方法1.1仪器与试剂三聚氰胺,37%甲醛,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司班80,盐酸,柠檬酸,氯化铵,硬脂酸丁酯(芯材);匀质机(乳化搅拌机),电动搅拌机(数显可控搅拌仪),超声波振荡仪(一台),光学显微镜。1.2微胶囊的制备(1)MF预聚体的制备在三口烧瓶中,以2:1摩尔比混合甲醛(4mL,37%)和三聚氰胺(2.30g),20mL水,在70℃下充分溶解,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9.0左右,在68℃下搅拌反应至三聚氰胺完全透明后,继续搅拌反应10分钟,得到MF预聚体水溶液,将此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室温放置。(2)PCM乳液的制备将5.00g芯材(硬脂酸丁酯)加入到150mL0.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乳化剂),用乳化均质机在2500rpm速度下乳化10min(同时显微镜监测分散情况),得到O/W型稳定乳液,用柠檬酸调节乳液的pH值为3。乳化条件选择:0.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乳化10min;酸性调节选择:柠檬酸水溶液;芯/壁比例选择(质量比):(a)硬脂酸丁酯/MF预聚体=2.5:1;(b)硬脂酸丁酯/MF预聚体=2:1;(c)硬脂酸丁酯/MF预聚体=1.5:1(3)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将上述PCM乳液倒入三口瓶中,在70℃水浴加热,电动搅拌下,分三组实验分别称量2.00g,2.50g,3.33gMF预聚体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PCM乳液中(大约6~7分钟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同时监测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半小时后将溶液pH值调到5~6左右,1小时后调pH值到3~4左右,并且每半小时取样监测微胶囊的成型情况(吸取一滴乳液至玻璃板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总计反应时间大约2小时后,得到固化的微胶囊。减压抽滤,用乙醇溶液洗涤2次,在80℃条件下干燥半小时,得到相变储能微胶囊样品,称重。1.3材料表征(1)载药量和包封率是衡量微胶囊制备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本实验中采用物理破碎清洗芯材的方法进行测试:取5克干燥后的微胶囊样品用玛瑙研钵研碎,用丙酮浸泡,超声清洗30min,使囊芯充分溶解(用锥形瓶,加塞),过滤、用丙酮洗涤2次、干燥后称量,计算囊芯材所占的比例(即载药量),根据芯材投料量,计算相变微胶囊的包封率。(2)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反应阶段微胶囊形貌,监控反应进程,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分析优化。拍摄微胶囊照片。(3)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囊芯、囊壁和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并进行比较分析。(4)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囊芯和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热性能,温度范围0~75℃,升温速率10℃/min。2.结果与讨论2.1红外光谱分析图1所示曲线A、B、C分别为壁材(蜜胺树脂)、芯材(硬脂酸丁酯)和微胶囊产品红外光谱图。如图1中C曲线所示,波数在3300cm-1左右出现了宽而强的吸收峰,是由N-H/O-H伸缩振动峰叠加产生的,1560和814cm-1出现的吸收峰是芳环上CN的伸缩振动峰,这些吸收峰正是B曲线显示壁材的特征吸收峰;波数在1400和3000cm-1附近出现的吸收峰为甲基的伸缩振动峰,1059cm-1附近出现的吸收峰是伯醇的伸缩振动峰,而这些吸收峰正是曲线B显示芯材的特征吸收峰。从上述分析说明微胶囊产品中包含了壁材和芯材的物质。图1芯材、壁材和微胶囊的红外谱图Fig1F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