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支护工程.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坑监测支护工程.docx

基坑监测支护工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济宁盛泰广场E、F、G座商住楼项目基坑监测支护工程。位置:红星路与火炬路交叉路口西南角。施工单位:山东鲁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1.2基坑围护方案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三层为二层为10m,属一级基坑,基坑围护采用排桩进行支护。1.3周边环境拟建的济宁盛泰广场E、F、G座商住楼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三层为二层为10m。基坑北侧为红星路,东侧为火炬路,南侧为银都小区,西南侧为粮食学校宿舍楼。拟建地下室外墙距建筑红线15~22m。二、监测的目的和任务:在岩土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现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监测可谓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对工程设计经验安全系数的动态诠释,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需条件。在预先周密安排好的计划下,在适当的位置和时刻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监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程师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使施工处于最佳状态,实行“信息化”施工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先进可靠的手段,建立一个严密的、科学的、合理的监测控制系统,确保该基坑工程及其周围环境在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通过监测工作,达到以下目的: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土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各项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基坑稳定安全。2、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结构内部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3、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周边地下管线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等一系列相关环节,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利益及相关社会利益。4、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了解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尤其要关注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和变化发展情况。三监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32006/EX/001B图纸对监测的要求:围护墙结构设计应控制基坑外表土沉降小于20mm;引起的结构/建筑差异沉降小于1/500;管线位移小于10mm(以不损管线为宜)。(7)其它相关国家行业地区规范。四、监测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⑴所设计的各种监测项目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验;⑵发挥系统功效,对围护结构进行全方位、立体、实时监测,并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⑷利用系统功效尽可能减少监测点的布设,降低成本。2、可靠性原则:⑴所采用的监测手段应是比较完善的或已基本成熟的方法;⑵监测中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应事先进行率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⑶监测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与设计相结合原则:⑴对设计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以便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⑵对评审中有争议的工艺、原理所涉及的部位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反演分析和计算对其进行校核;⑶依据设计计算确定支护结构、支撑结构、周边环境等的警界值。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⑴对支护结构体敏感区域增加测点数量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⑵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描述的岩土层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和施工中发现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⑶对关键部位以外的区域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⑴结合施工工况调整监测点的布设方法和位置;⑵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方法或手段、监测元器件种类或型号及测点保护方式或措施;⑶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时间、测试频率。6、经济合理性原则:⑴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⑵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选择成本较低的国产监测元件;⑶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