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主学习策略”读后感花了中自习时间终于把要求读的内容看完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担子等着我挑——做ppt。回顾这一节“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的两小点。作者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学习个体那种发自内心的向上的学习策略。初浅看来,这似乎和“自主学习”没有任何关系。细细品味,如果教育者不了解学生的内驱力以及认知的策略又谈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由此看出,我们的领导真是用心良苦啊。下面就谈谈我的读后感:引言中提到“自主学习者要想“学会”学习,他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我认为书中的这个“学会”是学习主体一种内在的动力,“学会”学习,就是一种内心自发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教的就是让学生能自发地、出自内心需要的学习。本书为我们阐述了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的内涵,其中“选择性注意策略”,学习慢的人则倾向于随机抽样策略,他们的特点是在学习时可能使注意又回到已学过或已掌握的内容上,使学习无主次之分,平均使用力量甚至简单重复劳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顺应这些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例如,我在教学时,经常会让个别的学困生选择性的回答问题,你想回答哪一题就回答哪一题。至少孩子选择的是他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遇到需要复习铺垫的内容,总是先让学困生复习,对于学过的知识和没学过的知识,他们肯定是倾向于已经熟悉的知识,这样更利于他们习得新的知识。教学中,从总结全课也能看出孩子的差异,所以在总结全课时,问收获总是先问学困生,从他们的发言中,老师能看出来他们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凌乱的。然后再让比较优异的学生做总结,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那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转化,内心有自己的方式,前者是对知识的部分感知,而后者则对知识进行了精加工形成了自己的东西。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再加以引导,形成学生自主的、自发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