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信用证的立法完善.doc
上传人:秀华****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我国信用证的立法完善.doc

论我国信用证的立法完善.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iiiPAGEI前言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近20多年来,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目前,国际社会规范信用证业务的主要规则是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交易当事人一旦声明交易受其约束,那么该国际惯例就对交易各方具有约束力。但是,作为一个国际惯例,它不宜规定本质上属于各国司法权范畴的问题,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也向来认为:例如信用证欺诈和禁令或止付令救济等问题是各国国内法处理的问题。可见,国际惯例为国内法留下了处理信用证欺诈和救济问题的空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信用证的广泛应用,信用证纠纷亦有增无减。我国法律关于信用证的规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步并逐渐走向完善。在刑事方面,刑法第195条对其做出了具体规定。在民商方面,2005年以前有关部门相继颁行了一些法律文件,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是,信用证在我国的发展本身就较晚,有关法律规定也比较落后。同时,相关立法层次较低、刑民衔接不良、缺乏救济制度和配套规定、规定本身存在不足之处等诸多问题已给我国企业和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立足于此,本文着重对我国信用证立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展开阐述,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对我国信用证立法的完善提供一些帮助。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00215354"摘要PAGEREF_Toc200215354\h1HYPERLINK\l"_Toc200215355"1.信用证的概述PAGEREF_Toc200215355\h1HYPERLINK\l"_Toc200215356"1.1.信用证(L/C)的概念、起源及发展PAGEREF_Toc200215356\h1HYPERLINK\l"_Toc200215357"1.2.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PAGEREF_Toc200215357\h2HYPERLINK\l"_Toc200215358"1.2.1.信用证欺诈的种类PAGEREF_Toc200215358\h2HYPERLINK\l"_Toc200215359"1.2.2.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PAGEREF_Toc200215359\h3HYPERLINK\l"_Toc200215360"2.我国信用证的立法现状PAGEREF_Toc200215360\h4HYPERLINK\l"_Toc200215361"2.1.有关信用证的刑事立法PAGEREF_Toc200215361\h4HYPERLINK\l"_Toc200215362"2.2.有关信用证的民事立法PAGEREF_Toc200215362\h4HYPERLINK\l"_Toc200215363"2.2.1.2005年以前公布的相关法律文件PAGEREF_Toc200215363\h4HYPERLINK\l"_Toc200215364"2.2.2.2005年最高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PAGEREF_Toc200215364\h5HYPERLINK\l"_Toc200215365"2.3.相关立法中的不足PAGEREF_Toc200215365\h7HYPERLINK\l"_Toc200215366"2.3.1.形式方面的不足PAGEREF_Toc200215366\h7HYPERLINK\l"_Toc200215368"2.3.2.实质方面的不足PAGEREF_Toc200215368\h8HYPERLINK\l"_Toc200215369"3.完善我国信用证立法的一些建议PAGEREF_Toc200215369\h9HYPERLINK\l"_Toc200215370"3.1.形式方面的建议PAGEREF_Toc200215370\h10HYPERLINK\l"_Toc200215372"3.2.实质方面的建议PAGEREF_Toc200215372\h10HYPERLINK\l"_Toc200215374"结语PAGEREF_Toc200215374\h12HYPERLINK\l"_Toc200215375"注释PAGEREF_Toc200215375\h13HYPERLINK\l"_Toc20021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