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Ch****4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月集》教学设计.docx

《新月集》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月集》教学设计《新月集》教学设计(精选4篇)《新月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3、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课前准备:查找作者的资料,并有选择地拜读泰戈尔《新月集》的其他诗篇。教学过程:对岸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4)同桌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二、讨论课文。孩子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对岸在孩子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为什么文中反复强调“妈妈,如果你不在意”?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职业一、谈话导入你喜欢现在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吗?为什么?二、检查预习情况。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三、进一步自学理解。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阅读课文,想想“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他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你想从事什么职业?谈谈你学完本课的体会?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3、讨论交流。《新月集》教学设计篇2案例: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七单元拓展阅读中安排了泰戈尔的《新月集(二首)》(《对岸》《职业》),这两首散文诗都表达了母爱的主题和孩童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在教学过程,初读诗歌《职业》后,我让同学发表读后感受。生1说,《职业》这首诗不是教我们学坏吗?不要上学,可以任意玩耍。生2一读完诗就笑了,说,让文中的“我”提着灯上街走走看,走累了,还不乖乖上床睡觉。生3说这篇文章与《凡卡》有很强烈的对比。生4马上补充说文中的“我”是个生活在幸福当中,妈妈的管教其实都是对“我”的爱。生5说,在文中的“我”看来,职业并无贵*,无论是小贩,还是园丁,甚至是更夫,他们都很自由地很快乐地工作,他们的工作都是很美妙的。而“我”是个不识人间艰苦的孩子。分析: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对生活的感悟力,不同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是不同,因此我们新课程提倡个性阅读,所以初读课文时要让更多的孩子来自己发表自己的读后的见解,这或许就是文本的多种解读吧。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可偏离文本的本意,比如生1就偏离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生2就肤浅了,而生3生4可以说好一点,体味了到母爱。生5是说得最好的,悟出了诗歌的意境出来了,此时师者就可趁热打铁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进一步体味诗的意境,而后再谈谈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以此升华阅读的境界。《新月集》教学设计篇3设计意图:《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本课旨在通过学习《金色花》、《花的学校》和《职业》这三篇文章,使学生领悟散文诗的韵味和内在的节奏,感受孩子的童真童趣及丰富的想象,对《新月集》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新月集》的欲望。教学流程:一、赏读《金色花》(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老师先给你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幻灯播放)怎么样,漂亮吧?2、有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路两边种满了这样的花,正是现在这样的季节,金黄色的小碎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他们簇拥着开满枝头。假如我们来到了这条小路上,当你抬起头,看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你会有什么感觉?3、假如这些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孩子变的,他们长在那些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再抬头,看着眼前一片金色的花海,你又会有什么感觉?4、生活中,你们见过这种花吗?在咱们中国可见不着这种花呢!因为它是印度的圣树,在印度人眼里,它不但是美丽的,更是神圣的!5、有一位作家以这可爱的花名为题,写了一首散文诗。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金色花》。(板题)(二)整体感知1、老师特别喜欢这首小诗,我已经读了至少不下十遍。可是,课堂上,老师还想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听吗?2、师范读。(配乐)3、这样的一首小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好玩,捉迷藏似的,孩子可爱,妈妈慈祥,体现母子亲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4、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读它吧,把它读通读顺了,行吗?学生初读。5、指名读(三)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1、过渡:老师觉得他们喜欢这首诗已经喜欢到骨子里去了,因为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有滋有味。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