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大《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pdf

电大《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仅供个人参考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1、如何理解“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参考知识点: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率五官可感细节参看教材P142、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是怎样的?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参考知识点: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参看教材P373、作家的感受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参考知识点:作家的感受力参看教材P881、文学创作中,怎样处理形式的局限与生活和情趣的自由的关系?参考知识点:在形式的局限中争取表现生活和情趣的自由参看教材P1292、如何处理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参考知识点:在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参看教材P1913、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参考知识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参看教材P3161、作家的观察力如何实现?参考知识点:作家的观察力参看教材P492、怎样理解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参考知识点: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参看教材P1413、怎样理解形象?参考知识点:形象是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三维一体结构图参看教材P210二、作品分析(40分)阅读所提供作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可自选一个切入点展开分析。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时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即碎。时见蜂儿,仰点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章质夫《水龙吟·杨花》参考知识点:变形和白描的相互交织参看教材P311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2、稼轩中秋饮酒达旦,有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语。——王国维:《人间词话》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马克思参考知识点:科学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参看教材P1113、烈日下,行道上,口燥舌干,忽见路边有卖甘蔗者,急忙买得两根,一手持就口边,才咬一口,即入佳境,随走随嚼,旁若无人,蔗渣随嚼随吐,人生贵适意,兼可为“你丢我拣者”制造工作机会,潇洒自如,不亦快哉!——梁实秋:《不亦快哉!》参考知识点:审丑的软幽默——自我调侃参看教材P406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B)的一种深入研究。A.庄子“言不尽意”说B.孔子“兴观群怨”说C.司空图“韵味”说D.严羽“妙悟”说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A)。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A)”是全书的弹论核。A.诗辨C.诗法B.诗体D.诗评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D)的地位。A.配合和中介B.支配和协领C.从属和边缘D.核心和主宰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B)、《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