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能环保事业论文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及启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发展节能环保事业论文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及启示.doc

发展节能环保事业论文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及启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展节能环保事业论文: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及启示中国在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上、环保管理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环保行业标准上、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一些环保产业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德国在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在“十二五”期间,为了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建设、经济激励与制约措施等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快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一、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一)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环境保护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72年德国重新修订并通过了《德国基本法》,赋予政府在环境政策领域更多的权力。随后,德国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联邦控制大气排放法》等环境法案?995年德国通过《排放控制法》,1996年德国《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正式生效。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5年德国颁布《联邦控制大气排放条例》和《能源节约条例》,2005年德国颁布《电器设备法案》。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目前,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此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这些法律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能环保法律体系。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国彻底改变了工业化造成的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成为欧洲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环保产业发展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二)德国政府有高效的环保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高标准的节能环保计划是德国成功的又一经验。德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构成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的权责体系、环境保护机构设置、环境管理的运行机制。德国环境行政管理权责体系分3级——联邦、州、地方(市、县、镇)。根据法律规定的不同权责体系,德国政府成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对环保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联邦和州都有立法权和制订相关环境政策的权力,在决策方面,基本法保障了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协调机制方面,政府通过环境部长联席会制对各州的政策进行有效的协调;在执行政策方面是联邦掌握宏观控制,州和地方灵活机动实施。在这种完善的权责体系下,德国各级环保部门各司其职,对环境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加之对民众的广泛宣传,从而保证了高标准的节能环保计划的实施和环保事业顺利发展。(三)德国实施了一系列高标准节能环保计划1﹒为了确保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在上述体制的保障下,德国推行一系列高标准的节能环保计划:征收生态税,德国早在1999年4月开始征收生态税,征收对象是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品;2﹒鼓励企业实现现代化能源管理,德联邦经济部与德复兴信贷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节能专项基金,用于促进德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为企业实施专业节能指导和采取节能措施提供资金支持;3﹒推广“热电联产”技术,德联邦政府为支持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定了《热电联产法》,规定了以热电联产技术生产出来的电能获得补贴额度;实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德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既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2009年联邦政府补贴额为56亿欧元,2008年开始实行建筑能效标识;4﹒提倡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按照欧盟规定,在德国销售的冰箱、洗衣机、烘干机和家用照明设备都须标注能耗等级,分为a-g共7个等级;六是鼓励汽车节能和环保,德政府和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对开发节能环保汽车极为重视,花巨资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研发;七是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以德国环境法规来保障发展ccs技术措施,根据2007年11月公布的欧盟指令,制定德国关于二氧化碳分离、运输和埋藏的法律框架,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等。此外,政府环保部门还开展节约能源的培训讲座,设立咨询机构、咨询电话,通过科普教育的方式,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让民众知道如何去节能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节能设备设施。(四)政府运用法律、司法手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