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专项训练.pdf
上传人:St****12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专项训练.pdf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专项训练.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专项训练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夏天广场上的石凳被晒的发烫B.点燃的火箭升向太空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2、如图向下压缩活塞,玻璃筒内的空气能量转化情况与下列选项中内燃机工作过程相同的是()A.B.C.D.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kg汽油在油缸内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汽油的热值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1C.滑下滑梯时,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臀部感到发烫D.表面干净平滑的两铅块压紧后,分子引力使两者结合在一起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下图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与这一现象的能量转化相同的是()A.B.C.D.5、下列图像中,相应的物理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a图小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对外做功B.b图小球在地面上方越跳越低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C.c图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D.d图中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的传播是扩散现象2B.即使煤炭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也不会改变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D.因为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比水升温快7、如图所示的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越跳越低,但每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相同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是保持不变的C.小球最终会静止,这说明小球具有的机械能凭空消失了D.小球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但总量保持不变多选题8、关于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乙:试管中的水蒸气将木塞冲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C.丙:两个泡沫小球相互吸引,是因为他们一定带了异种电荷D.丁:微微加热后瓶内出现紫色气体,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39、某校初三年级的学生参观了学校锅炉房后,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炉子效率的建议,其中应采纳的是()A.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B.向炉内多加些煤,加大火力C.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D.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10、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B.这个过程相当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C.压缩过程中,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筒内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空气分子间存在很强的引力综合题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氢能源有轨电车如图所示,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正式在我国上线启动。据介绍,有轨电车的特别之处在于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氢燃料电池的原理,简单来说相当于一个“发电机”,即通过燃料电池内氢和氧相结合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源源不断为车辆供电,驱动有轨电车。氢燃料电池发电,这一发电过程相当于电解水的逆过程,唯一的产物是水,因此做到了污染物“零排放”。新型的有轨电车搭载了230kW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和大容量钛酸锂电池,两者配合为车辆供电。有轨电车运行时,氨燃料电池作为牵引主动力,锂电池则在启动加速阶段提供辅助动力,车辆最高能以时速70公里持续运行。每列车安装6个储气瓶,每瓶约储氢量3kg,续航能力可达100km。车辆惰行、停站时,燃料电池为锂电池充电;制动时,锂电池回收制动能量,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混合动力,具有响应快、启动加速性能好、制动能量回收率高等突出优势。4(1)氢燃料电池发电,本质上是将_____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___。(2)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原因是___________。(3)相对于氢能源有轨电车,燃油汽车比较耗油且环境污染严重,如果每辆汽车每年耗油1.8t,汽车内燃机的效率平均为30%,如果把内燃机效率提高6%,则每年每车可节约燃油___________t。12、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a)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100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b),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g酒精。若单位时间内37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1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