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七上语文期中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啜泣(chuò)枯涸(gù)B、应和(hè)C、猝然(cù)肥硕(shuò)一瞬间(shùn)酝酿(niànɡ)尸骸(hài)洗濯(zhuó)峰峦(nuán)姓名准考号码成绩D、寂寥(liǎo)嶙峋(línxú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遭踏它。B、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C、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非浅。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2)我一直于_______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3)云,能够帮助我们________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4)你把我的________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A、烘托沉迷识别思念B、衬托沉醉辨别思绪C、烘托沉醉识别思绪D、衬托沉迷辨别思念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2分)1)。(2分)A、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A、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B、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C、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D、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曲径通幽处,(2)_______(3)_______(4)______(6)___(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_。_,。_,志在千里。_,青山郭外斜。_,若出其中;____,若出其里。。(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8)《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景物、节令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二、文言文阅读(11分)子曰:“学而时习之,灰嗨岛酰坑信笞栽斗嚼矗灰嗬趾酰咳瞬恢汇常灰嗑?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7、填空。(2分)(1)孔子,名__,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_家。(2)《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8、把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填序号)。(3分)①学而时习之。②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的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③温故而知新。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学习态度的有:________________讲学习方法的有:_______________讲品德修养的有:_______________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论语().是知也().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_。10、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4分)(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2)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3)请从选段中写出1个至今沿用的成语,请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三、现代文阅读(29分)(一)《春》(15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