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1.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1.pdf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1.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数一数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种物体;各种物体的个都不相同。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其相应的圆点图。每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都是从综合场景图里分离出来的;圆点图里的小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本节课的知识点1.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1到10各数。2.用圆点图记数。三、教学重点: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教学难点: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的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四、学生已有基础: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些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一般都能数出10以内各数。但是;许多儿童是“唱山歌”似的依次说出一、二、三、四……他们完全不理解这些数的意义;完全不知道数学课上将学些什么;该怎样学。所以;看似简单的数数;怎样去进行教学呢?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数数、表述一句完整的话。用手指指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是教材提倡的数数方式。学生在数数、交流时;教师不要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单位名称;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从而引导学生数数时要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或者边数边做记号;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也能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习惯。2.用圆点图记数;引导学生弄明白场景图、小图、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幅小图是从综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教材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认数教学要在第五单元才进行;在学生认数之前;不宜用数字表达物体的个数。二是物体有几个就画几个圆点表示;物体个数与圆点个数相对应;渗透了对应思想。三是圆点作为一种符号;它只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是一次认识上的抽象;渗透了符号化思想。教材中的前面三幅小图;物体以及圆点都已经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1/24等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圆点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圆点在这里的作用。这样;学生在飞机、蝴蝶、鸟的下面画表示物体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分别是哪些物体的个数;只要求学生说出并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几个这样的物体;不要求他们在小图里画出这些物体。3.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藏着的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起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关场景图的教学环节完成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数一数教室里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鼓励他们用画勾或画点等不同方式将这些物体的个数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4.注意学习常规的教育与培养。第一堂数学课上;学生比较兴奋;还会有些“乱”;这是正常现象。学前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学校里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游戏和学习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学生刚进入学校;正处在习惯游戏到适应学习的变化中;适当建立一些课堂学习常规是十分需要的;有利于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第二单元比一比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5、6、7页。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二、本课的知识点1.认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三、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四、学生已有基础、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大小、多少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答案;即比较的结果;而比较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模糊的。尤其在两个物体的长度、轻重、大小、多少的差异悬殊时;更不会关注比的方法与过程。本单元教学“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五、教学建议1.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积极性。2/24我们平时见过的很多物体;比如绳子呀;树木呀;水果呀等等;它们有长有短;有高有矮;有轻有重。(可出示准备的一些物体);想不想知道它们谁长谁短;谁高谁矮;谁轻谁重?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弄明白。2.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2)选择相关物体引导学生依次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A、比长短;出示两根不同的跳绳;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再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小结让学生明确:比较物体的长短时;通常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看两根绳的另一端;这样很容易就能看出长短。B、比较高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