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初中数学七上《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word教案-(1).docx
上传人:代瑶****zy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沪科初中数学七上《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word教案-(1).docx

沪科初中数学七上《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word教案-(1).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1)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数轴画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比,大胆猜想,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有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情介绍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全新的理念,用数轴这一图形来表示有理数。概念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有初步的体会。内容分析教材在安排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出了数轴这一有效的工具,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为后面学习相反数和绝对值建立了有效的数学模型。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画出数轴,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些用刻度来表示物品数量的事例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知识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有,数除了可以用符号表示外,还有其他表示方法,从而引出新课:数轴。讲授新课【问题展示】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计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合作探究】生: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问题解答】教师巡视学生画法,并在黑板上板书画图过程(边画边说):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画:板书画数轴的步骤:画直线,定原点;取原点向右为正方向;选取适当长度作单位长度。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数轴,分组讨论,并归纳数轴的定义:(及时反馈)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问题展示】(投影显示)下列图形是数轴吗?为什么?生:思考、交流【问题解答】(×)缺单位长度B.(×)缺原点C.(×)缺正方向D.(×)单位长度不一致E.(×)不是直线F.(×)正负不一致师:从以上解答中你有何收获?生:思考交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数轴是一条直线,画图时不能把它画成射线、线段或曲线。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画单位长度时,注意各刻度长短要统一,且注意从原点向左依次表示数轴的三要素都规定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取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指向(通常自左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的大小也可灵活选择,但这三要素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变更。从数轴上可看出,0是特殊位置的点,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问题展示】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问题解答】点A表示;点B表示2;点C表示0;点D表示。巩固新知画一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4,1.5,,0。分析:每一步先画出数轴;第二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找出来;第三步,在数轴上用户字母表示出来。师: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点不都是有理数(顺便提一下,现在不要作深入讨论,等到下学期学习实数时再讨论)【自主解答】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小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回答要点】数轴的概念。画数轴的一般步骤。三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习题超市判断题: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的左侧(规定向右为正)()因为零表示不存在,所以数轴上没有零这个点。()2.一只小虫从数轴上表示的点A出发,沿着数轴爬行了4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则点B表示的数是。3.一个点从数轴上的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终点,说出终点是表示什么数的点,并画出图来。(1)向右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2)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3)向左移动6个单位,再向右移动8个单位。(4)向右移动1个单位,再向左移动11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