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赴厦门学结赴厦门学结按照市教育局《关于组织中小学校长赴上海、厦门等地跟班学习的通知》的要求,本人于3月6日前往厦门市湖滨中学跟班学习任校长助理,4月15日学习结束,历时六周。在湖滨中学跟班学习期间,随班听课32节,参加校行政会议及全体教师会议共6次,学科教研活动13次,班主任工作会议2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次。除此之外,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湖滨中学第九届教育科研观摩研讨会”、“思明区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会”、“厦门市教育学院教研室教学视导活动”以及“厦门大学八十四周年校庆活动”。在湖滨中学郑务广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经两校协商,张厝中学与厦门市湖滨中学正式结为友好兄弟学校,并签订了共建协议书,就师生交流互动、教学研讨、帮助贫困生、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达成协议。3月22日湖滨中学派出4位骨干教师前往张厝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厦门市湖滨中学位于湖滨南路中段,创办于1985年,1995年被评为省三级达标校,2002年被评为省二级达标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二千五百多人,教职员工192人,中高级职称教师达68%。学校占地48亩,建筑面积达二万二千五百平方米。在学习期间听取了学校的介绍并实地考察,学校发展近20年,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的速度惊人,无论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还是办学条件的改善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现正向省一级达标校冲刺。从学习考察了解的情况看,湖滨中学的办学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政府投入多,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办学理念新,全面构建素质教育新模式;三是改革力度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极大的调动和发挥;四是评价制度全,教师工作目标明确;五是校本教研实,全员参与结硕果。现将突出特点简报如下:一、政府投入多,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思明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看,每年教育投入3.6亿,加上其他的教育投入合计近5个亿,至少是我们的6倍。从湖滨中学的情况看,每年区教育局预算外对学校的投入,2004年是230多万,2015年是360多万。湖滨中学的教学楼群采用“回廊式”连接,每座楼之间互通。学校有独立的图书馆、实验大楼、行政办公综合楼,办公条件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全校每一间教室均有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每位教师都配有电脑并能上网。300米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均用塑胶铺成,凡是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均装有空调。二、办学理念新,全面构建素质教育新模式。“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理念贯穿于各方面工作中。学校制定了“湖滨中学素质教育纲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构建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重基础潜能、重个性特长、重发展创造”的素质教育特色,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下,有“想学的良好愿望,勤学的坚韧意志,乐学的健康心态,会学的科学方法”。每年“三大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历时三个月,使得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大力开展群体活动和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结合上,本着“课堂教学打基础,课外锻炼出特长,竞赛比赛见水平,增进体质为目的”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自学锻炼的兴趣能力和意志品质,全面指导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德育工作确立了以德育科研为先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德育工作思路。逐渐形成“重德育、抓师德、带队伍、育学生、求实效”的德育工作特色,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教会学生做人。师资队伍建设把培养重点放在青年教师身上,把提高的重点放在中老年教师身上,先后出台了《培养青年教师条例》、《培养学科带头人条例》。对教研组建设提出“出成绩,出经验,出人才”的要求,把青年教师培养,出人才列为考核内容。重视教育科研,把“走科研兴校道路,强师资建设之本”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改革力度大,教师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和教师职务聘任竞聘是湖滨中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出台了《厦门市湖滨中学关于中层职位实行竞争上岗的方案》、《厦门市湖滨中学教师职务聘任办法》(教代会通过)。现任9位中层干部全部都是竞争上岗的,而不是校领导“圈定”的。他们的做法是:原来所有的中层干部全部免职,空出所有的中层岗位,让教师们通过公开竞争,获得任职的机会。据说,这么大规模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厦门市的中小学中,是第一家。湖滨中学的书记说得好,我们越来越感到学校干部的任用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如果一所学校的干部只能上不能下,那么,学校无异“一潭死水”。9名新的学校中层领导中,6名是“新人”,而这次未竞争上的原中层领导,则成为普通教师。湖滨中学的一位教师说,选出来的中层干部基本上是老师内心所认可的。学校一位中层领导干部坦承,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