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班级管理策略之如何做好课前准备【摘要】:班级管理最主要的莫过于班级常规管理,它包含方方面面。任教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处于摸索与学习中,和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比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全新的挑战:高等学校的孩子大多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而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多的可能要去“盯”,让他们有些许畏惧感,方可见成效。今天在这里想谈谈常被忽略的一个管理方面——课前准备。看似很不起眼,实则重要之极。【关键词】:班级管理;课前准备;制度从《教育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是看各个班级的管理,同时,班级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及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它是落实教学常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班级管理最主要的莫过于班级常规管理,它包含方方面面。任教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处于摸索与学习中,和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比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全新的挑战:高等学校的孩子大多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而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多的可能要去“盯”,让他们有些许畏惧感,方可见成效。今天在这里想谈谈常被忽略的一个管理方面——课前准备。看似很不起眼,实则重要之极。当教师的都有体会,当你走近一间教室,人还未到,教室里的吵杂声传来,进入教室,眼前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走动的、哄闹的、闲聊的、扔东西的……你必须首先进行组织和镇压,才能开始上课,而上课前的大好心情已经不复存在,教学计划甚至也都受到影响……课前准备的各种混乱,直接影响到教师上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也影响到其他任课教师对这个班级的评价,这种差评,对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打击和伤害。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班级在中间位置,其他班级授课老师进入班级去上课时都会经过我们班级门口,时长铃声响后,班级还是一片嘈杂,影响非常不好,因此,我的师傅也找我谈过,她跟我说“时常到班级门口走动走动,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们”。从那以后,我逐渐重视并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要真正做到位,并非易事。开学伊始,在班级开了会,布置了任务,说明了要求,并且选出了负责人员。其中,对执勤负责人的要求是: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站起来执勤,提醒同学不要走动或讲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我却忽略了中年级孩子的特点,他们不会令行禁止,不会完全服从班委的安排,甚至会从中挑衅,不服从管理。这种吼叫式的“镇压”即要么不管,管的时候又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学生不听班干部的,班干部只能靠大喊大叫。往往一声高分贝的“不要讲话了!”响彻整间教室,能吓人一跳。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班干部常来抱怨说同学们不听,他自己也是精疲力尽。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一些班干部不给力。再好的制度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所以,人的能力和素质起决定性作用。职责都知道,但是,很多班干部并未履行。可能是班委不适应新的班级制度,以前没做过,不敢管理,不好意思管理,或者根本就忘了又或者他本身在班级中缺乏威信,没有人愿意听,等等。二、我们班级中部分学生的规则意识欠缺,并没有形成“打铃就是上课”的条件反射。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打上课铃不是信号,依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老师进教室也不是信号,学生照样可以说话、走动甚至往教室外跑。一直要等到老师说话了,开始整顿纪律了,学生才意识到要上课了。然而这个时候往往已经过去数分钟了,即使开始上课,心思依然还没有回来。这两方面因素相加,导致课前准备情况并不乐观。如果班主任亲自抓,情况要好些。比如有几次我会在预备铃响后走到教室门口,学生看到我会停止讲话开始着手准备上课用品,但依然仍会有窃窃私语,不过情况要好的多;但是,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班主任啊,且不说班主任的事,顾头不顾尾,就算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中年级的孩子应该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了。之前的政策执行了一段时间,我也观察了一段时期,有效果,但问题也充分暴露。于是我开始着手解思考改变方法,解决问题。可是,何为好的方法呢?我想寻求一个良策,一旦决定实施就一直执行下去,付过反复变换,我想对孩子也是不好的。于是我开始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他们的方法大多已成熟且执行到位,我汲取他们的经验方法,开始设计思路。首先还是教育,面对全班的教育。第一,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一次少先队队会上,我特地把这个问题列出来讨论,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课前准备相当于运动员比赛上场前的热身活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如何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听课效率呢?于是,我列举多个例子,强调了课前准备的重要,孩子们略有所悟。第二,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学生。当老师走进一个非常混乱的教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