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班级开展“发现汉语之美”语文学习活动。请阅读同学们的发言稿,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第一位同学的发言稿。我认为汉语之美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妙准确。①诗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过程大家耳熟能详。起初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修改,“绿”字一出,诗意盎然,换一个字都不行。小说造句妙,诗歌用词精。②《》中“武松打虎”一节,写武松看到榜文,知道真有老虎,又怕折返回去被酒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几句描写,既点出老虎出来觅食的时间,又写出人物惶恐不安的心境,还渲染出恐怖悲凉的气氛。揣摩、品味汉语词句的妙处,真是一种美的享受。(1)有同学对画线词语的字形、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耳熟能详”应写为“耳熟能祥”B.“冈”应读为gǎngC.“惶恐不安”应写为“慌恐不安”D.“坠”应读为zhuì(2)在①____、①____中分别填入朝代和作品。(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第二位同学的发言稿。寒假写春联的活动让我记忆犹新。同学们写的春联都很精彩,但是小龙和小芳同学写的也很精彩。小龙同学写的“初生牛犊不怕虎,风华少年必成龙”,把俗语、去年牛年、今年虎年和自己的名字都嵌到对联里了。小芳同学写的“古有中原壮士持戈应战,不负万里疆土;今来西城学子执笔作答,无悔三年青春”,是在祝福我们考试取得好成绩啊!我发现春秋战国的作品中就有很多对偶句①《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中也有这样的对偶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唐诗宋词中的对偶句就更多了,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每遇敌机空袭,听到警报声,就要躲入地下防空洞。陈寅恪先生为此作了一副对联:上联“见机而作”,下联“入土为安”。自然中见妙用,戏谑中见达观。中国人表情达意真的很喜欢用对偶,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妙不可言。(1)有同学对①①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试卷,一项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有同学认为这段话中的画线句表意不当,请帮助修改。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机而作”原意是: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在陈先生对联中的意思是:①____。“入土为安”原意是: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在陈先生对联中的意思是:①____。3.班长用对联的形式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填入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常揣摩,①,①;善发现,①,①。A.①遣词造句①凝练整齐①表情达意①精妙准确B.①遣词造句①精妙准确①表情达意①凝练整齐C.①表情达意①精妙准确①遣词造句①凝练整齐D.①表情达意①凝练整齐①遣词造句①精妙准确二、情景默写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①____。”孟子的这段话影响深远。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中“①____,①____”所表现出来的生死观与孟子的思想一脉相承。三、诗歌鉴赏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渔家傲·秋思》上阕写景,一个“①____”字概括写出边塞与内地风光的不同,接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突出塞下秋景①____的特点;下阕抒情,作者借①____的典故和“浊酒”“羌管”“白发”“泪”等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感情。6.乐器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羌管悠悠霜满地”,天气寒冷,秋霜满地,传来羌笛悠悠之声。作者借“羌管”表现了征人愁思。下面几句古诗中都写到了乐器,请任选...一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试卷,①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古诗词中,人们常借“雁”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