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预习创设情境·理清主干课标导读自主梳理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2.统一性: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状态的改变。预习自评(100分)2.选择题(40分)(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能够产生的新功能是()①新陈代谢②生产功能③光合作用④平衡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面的哪一个要素影响最大()A.地形B.气候C.植被D.土壤3.填图题(30分)下图为陆地环境构成要素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2)长江和鸭绿江水文特征不同,起作用的箭头是。(3)东北以黑土为主,南方以红壤为主起作用的箭头是。要点一意义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表所示。典例剖析(1)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减弱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要点二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典例剖析精彩点拨整体性原理的应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直观表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一发”开始分析“全身”变化。学习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引起变化的首要因素及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教材图解培养技巧·启发思维素能演练专项训练·整体提高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地域性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引起该地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二、非选择题7.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谢谢观赏!OfficeTMG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