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慢性咽炎病患心理干预的运用毕业论文慢性咽炎病患心理干预的运用毕业论文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人反复的咳、咯,使咽部充血、水肿逐渐加重,故咽异物感越咯越明显,特别是在多次治疗后,症状得不到缓解时,病人非常痛苦,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没有耐心、悲哀、焦虑,对治疗丧失信心;还有一些病人,则出现恐惧、紧张心理,四处求医,最后产生绝望心理,使大脑不能做出适当的判断与决定,就更不能调节原来已兴奋的神经末梢,使感觉加重或“放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使病程迁延,久治不愈,影响工作及生活。黄志英认为[1],慢性咽喉炎病病人具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特别是抑郁、焦虑方面更为突出,提示心理因素与慢性咽喉炎病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中应采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解除心理障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咽炎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加强与病人沟通与理解,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medicalindex,CMI)量表对就诊的慢性咽炎病人400例进行筛查,检出心理亚健康慢性咽炎病人152例。其中能配合参加全程有效干预的心理亚健康病人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16岁~62岁,平均42.6岁。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研究工具①CMI测量问卷:采用由北京医科大学修订的自填式健康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系数α=0.8524),适用于14岁以上,可用于正常人群中筛查躯体和心理障碍者。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EPQ),共88个项目,要求考试者对每一项目回答“是”或“不是”,按手册规定方法施测和评分,由E、P、N和L4个分量表组成,其心理学的含义分别是:E量表表示内-外倾向;P量表表示心理变态倾向(精神质);N量表表示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L量表用以评定受试者的掩饰作用。1.2.2问卷调查测量问卷由一般情况提问和康奈尔医学指数两部分组成。根据日本学者琛町氏提出的琛町氏识表图对心理状态进行判别[2]。即在琛町氏识表图上,以CMI问卷精神自觉症状M-R6个部分得分之和为横轴,以C、I、J3个部分得分之和为纵轴,将每个人的得分描记于相应的领域范围,从得分低的一方分成Ⅰ区(正常)、Ⅱ区(准正常)、Ⅲ区(准神经症)、Ⅳ区(神经症)4个领域进行评价。经识别落入准神经症区域且不良心理状况持续2周或以上时间者,定义为心理亚健康。此方法用于普通人群中心理亚健康人员的筛查,准确率达到96.1%[3]。1.2.3干预方法对CMI问卷调查筛查后心理亚健康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常规诊疗。实验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疗法。干预时间为6个月,病人每次复诊时同时进行干预,每次30min~45min。1.2.4评估方法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均填写EPQ测量问卷,将调查所得原始分(X分)转换成标准分(T分),根据测评结果评价干预的效果。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1.2.5心理干预措施1.2.5.1暗示首先用暗示的方法取得病人信任,如让他人“无意”向病人宣传或泄露有关信息,让病人相信某医师的确在咽部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较高的权威性,使其能够较容易地接受该医师的观点。1.2.5.2行为干预引导病人矫正其错误认识。绝大多数病人主要为疑癌症,他们坚信有异物的感觉就一定有异物存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病人,尤其难以说服。针对这种心理,让其自己来做个实验,分别进水、进食和作空咽动作,然后分别体验咽部的反应和感觉。结果进水、进食咽部非常通畅,并无呛、咯、咳等症状,也无异物梗阻感;反而作空咽动作时咽部出现异物梗阻感。病人自身对这种现象不能作出解释,因此正确引导病人:若咽部有异物存在,除空咽有感觉外,进水、进食阻塞症状更应该明显,反之,则证实咽部并无实质性的.异物存在。空咽为什么反而明显,是因为咽部的慢性炎症、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咽部末梢循环发生病理变化、神经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对于少数顽固疑癌心理病人,只有通过作电子胃镜,让其同医师一起在荧光屏上从咽部、食管一直仔细观察到胃,必要时拍下照片,证实其咽部确无新生物存在。有些病人不了解咽部的正常结构,常把轮廓乳头疑为新生物,必须让其观察人人都有,以此来彻底解除该症病人的疑癌意识。1.2.5.3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可稳定病人情绪,增加病人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在感情上安慰、关心病人,在生活上照顾病人,让病人体验到亲人的爱,使病人处于最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