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史.ppt
上传人:依波****bc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史.ppt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改革开放的新决定让人期待。现代上海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由于上海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发展环境,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科技发展迅速,内外贸易发达,促使金融业也飞快发展,在20世纪初即已成为远东地区的金融枢纽之一。让我们浏览一下一百多年前的上海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历史。这是一个充斥着自由因子的城市,人们在这里交换香烟、大米和情报。这里曾是租界,却因祸得福,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霸主。如今,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消息让人期待,自由的氛围将再次回归。现代上海"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租界带来的市政管理和公用设施,科技发展带来的电报、电话,加上电影、舞会等西式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上海。图为1902年,万国商团沿着南京路前进,参加检阅游行。万国商团成立于1853年,目的是保护外侨免受战乱威胁。图为1906年,上海的商业街。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最繁华的一个城市,贸易发达。出于贸易沟通的需要,加上电报技术的发展,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的金融枢纽之一。图为1913年,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万国储蓄会内景。万国储蓄会由法国人于1912年10月设立,它一直经营到1937年被国民政府取缔之时。在经受租界带来的诸多不平衡感之外,上海本地人也接受了租界带来的红利。这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这里逃过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浩劫,这里的人们也最先感受真正的现代城市,接触媒体、广告、电影、高等教育等。图为二十世纪初的上海,虹口菜场附近,每天都有很多当地渔民、农民和屠户到这里出售货物。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在混乱的全国局势下,租界的局势相对稳定。一直到1936年,上海租界都处于高度繁荣期。图为1910-1912年间的上海怡和丝厂,经理和她的妻子在成排的缫丝机间摆姿势拍照。这家丝厂和后来的棉纱厂是上海早期工业产出的重要部分,作为怡和洋行最早的产业之一,向世界各地出口生丝。20世纪初期,电影是上海人最重要的娱乐之一。20年代,上海拥有4万影院座位,上座率极高,最受欢迎的电影是武侠和家庭伦理剧。图为1922年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的办公室。这家公司制作了很多当时最成功的影片,也造就了一批上海滩最耀眼的明星。1930年,被称为“金嗓子”的流行歌星周璇(左三)。她最初在明月歌舞团演出,后来成为著名影星,主演过43部电影。除了电影,体育比赛等也成为上流社会追捧的目标。他们对网球、赛马等运动乐此不疲。不少外国人在这里设立赛马会等组织。图为三个姐妹在等待即将开始的网球比赛。凭借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地理优势,上海在开埠之后逐渐成为远东地区最繁荣的经贸中心,被誉为“冒险家的乐园”,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表示“生意要做大的,否则宁可不做”。图为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江边步行街。1927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新的直辖市),这大大助力了上海的发展。图为1927年,一个商贩将香烟出售给外国卫队成员。图为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路,街道两侧布满了标牌。在繁荣的上海码头,大小宗货物都在此中转。图为装卸工人在码头卸下一辆火车头,这台机车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提供。除此之外,总署还支援了为数不少的列车、枕木和钢轨。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都市。而此时上海以外的大部分中国,仍在自然经济基础濒临破坏的边缘徘徊。图为1936年9月19日,中国工人在码头边卸下西瓜准备售卖。1843年,26名英商和传教士到达上海,他们是第一批到沪外侨。而到1935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侨民即超过6000人。图为1930年间的上海旅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广告、传媒行业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这成为当时上海贸易繁华的又一个佐证。图为1935年的上海外滩,公共汽车上被各式各样的广告“侵占”。抗战时期,上海成为日占区。这段时间,上海成为一个无需签证即可进入的城市,被称为东方“卡萨布兰卡”,经济略有发展。但好景不长,随着德国要求清除犹太人,日本开始对上海进行严控。图为抗战时期的上海。图为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商业街,楼房、墙壁和公共汽车上都被刷上了广告。图为1948年1月1日,上海街头的广告版。这些广告版除了实体商品外也有电影、话剧的上映海报等。图为1947年,拉车的人力车车夫,商业街上的广告非常多见。1947年6月1日,上海的街边报刊亭。除了本地化报刊,《时代》、《君子》等报刊也都是上海街头的热销品。1945年日本投降,上海的日占期结束。但不久以后,国共内战开始,上海成为国共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