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知识点梳理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重要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重大节日是火把节.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还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四、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五、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上官世盘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乌可力和陈寿椿联名给航天部副部长宋健写了一封建议信,得到了航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1985年6月,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乌可力.在法国,一天傍晚,乌可力和王兴走进一家法籍华人的饭馆,得到了盛情款待.许多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的火箭走向了世界,都非常自豪.这次展览还得到李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