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甘溪乡“456”模式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沿河县甘溪乡党委、政府坚持“服务、引导、感化”与“监督、教育、挽救”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安置帮教工作新思路。三年来共接回刑释解教人员98人,其中“必接”人员6人,必接率95%,安置帮教率达100%,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一是“四个到位”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工作机制。抓组织机构到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各办事处、各村(居)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健全了乡、办事处、村(居)三级帮教工作网络。全乡建立帮教小组34个,帮教人员138名。抓排查制度到位。为确保刑释人员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脱管,实现定期排查制度,随时开展“三排查”即“进村入户排查,网络排查(公安、司法刑释系统网络)、书面排查(公安、司法接到监狱的释放通知书)”,做好台帐工作,实行一人一档管理。三年来共排查出26名漏管刑释人员。抓责任明确到位。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相关单位、村年度综治工作考核内容,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三包”(即包帮助安置、包考察教育、包思想转化),形成帮教制度化。抓经费落实到位。该乡财政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安置帮教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正常运行。二是“五个及时”为刑释人员重塑生活信心。及时接回必接人员。按时从司法所刑释解教系统下载必接人员,及时安排人员到监狱将其接回,零距离接触,交流感情,对其帮教打下基层。及时家访。刑释人员回归后,帮教人员及时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如全家外出打工,及时电话联系),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让亲情帮助早转化。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与村居、家庭、帮教工作人员、刑释人员层层签订帮教责任书,明确帮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时上门谈话。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季度上门与帮教对象谈话,通过交心谈心,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其生活、身体、工作等情况,形成谈话笔录,作为制定帮教措施的文字依据。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将刑释人员纳入“六五”普法对象,开展送政策、送道德、送知识、送技术、送关爱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帮教活动,组织刑释人员及时学习法律法律规知识,同时及时让其他群众理解、关心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五个及时”让刑释人员感受到政府的热情、真情、亲情和用苦良心,从而消除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顾虑和心里障碍,鼓舞其重树生活信心。三是“六种安置”预防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回乡安置,为刑释人员带来一片温情。对家住农村的“回归”人员,由村一级帮教小组具体负责,让他们有地可耕,有房可住,有业可就,使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就业安置,为刑释人员提供一技之长。充分利用各种就业平台,根据刑释解教人员自身特长分别安置到黔东工业聚集区,县工业园区奇胜门业、湘黔木材,甘溪花木场等企业就业,实现人均月收入2653元。如周某安置到奇胜门业就业,柳某在沿河县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业等。创业安置,为刑释人员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引导项目扶持工作,支持鼓励有技术的刑释人员发展种养殖业、建筑业等,近年来,共扶持刑释解教人员生态畜牧养殖户4人,从事农产品加工1人,烤烟种植大户5人,建筑业2人。实现年户均纯收入3万余元。培训安置,为刑释人员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对刑释人员各种技术、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的,输送到各个领域就业、创业,为刑释人员就职谋生拓宽门路。三年来共培训刑释人员45人次,输送就、创业30人。救助安置,让刑释人员享受惠民政策。让生活困难、患疾病等刑释人员享受提供惠民政策,解决临时生活困难费,解决未成年子女低保和安排其入住寄宿制学校读书,医疗急救助100%报销。从2012年至今共落实民生救助资金6.2万余元,救助刑释解教人员63人次,刑释人员未成年子女纳入低保10人次,在校免费就餐12人次,医疗急救助100%报销12人次。任职安置,为刑释人员营造“从政”平台。对刑释解教人员善于做群众工作,思想积极,勤劳致富,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热衷于村级事务管理,获得群众支持,积极培养到村级组织队伍中来任村官,为他们开辟一条光明大道,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在村级换届选举中,1人当选主任,3人当选委员。比如刑释人员杨刚涅槃重生,于2013年村居换届选举,当选为李户村主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六种安置”重塑了刑释人员新生活、新思想、新面孔,坚定了他们不再违法犯罪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思想十分稳定,构建了特殊人群和谐一面。(甘溪司法所:朱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