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文化遗址的发现及其命名.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崧泽文化遗址的发现及其命名.doc

崧泽文化遗址的发现及其命名.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崧泽文化遗址的发现及其命名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的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不少人认为就是一座近代新崛起来的城市。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兰宁、库龄合著的《上海史》,卜舫济的《上海简史》.他们不但称上海是近百年才发展起来的,并把近代上海的发展完全归功于西方殖民者。他们认为19世纪50年代上海开埠才是上海历史的起谏.当时国内的很多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在这样一种历史观点下,新中国成立不久,在上海西郊九峰地区的青浦等地,发现了距今近6000年的斑泽文化遗址及扁泽文化。它证明了上海地区的成陆在70O0年前,证明上海人最早在近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流域较早的发现。这不仅证明了上海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证明了是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共同孕育了华夏文明。早在20世纪6。年代.我已听说了青浦楼泽古文化遗址,而走进并深人了解这一遗址是30多年筋在松江博物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时期.记得那是青浦博物馆负责人朱习理陪同我参观了这一遗址。裕泽村位于青浦县城四五公里处,东距北竿山5公里,南距佘山7公里.南临淀浦河,西傍油墩港,北依318国道,是.一处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当时有一条上海至青浦的公路从这里经过。我是先到青浦县城.再和老朱一起乘车前往。裕泽村是个不大的村落,有近百户人家。村中有一高阜,人称“假山墩”,是袁崧宅所在。村中河道纵横,南北向有崧泽塘,北通沈家派,南连假山洪,三条大河的两岸是古遗址的主要发现地。地方志上早有记载,崧泽,亦称崧宅,相传是东晋吴郡太守袁山松(即袁裕)的住宅,也有说是袁扁之墓.袁山松因与孙恩交战,战死在附近的沪读垒.1957年,在这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片、泥质灰陶片,次年又在附近农田里挖出鹿角、陶片等。1960年,上海市文管会组织进行试掘,又发现堆积的印纹陶遗存,断定这里是一处较大的古遗址。于是上海市文管会专门组织一支队伍,从1961年6月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发掘.随后又发侧了一批墓葬,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也有玉器、骨器以及陶纺轮、骨针一等.从这些出土文物来看,足以说明这是一处较集中的先民聚居之处,他们在此从事生产、生活。从这次发掘的现场和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明显的原始社会文化层,下层为马家洪文化,中层为崧泽文化,上层为春秋战国几何印纹陶文化。当时在遗址中特别惊奇的发现是出土了梗稻爷的种子.这些种子经碳1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为6000年前的遗存。在母系社会的晚期,上海的祖先已能种植水稻,这一发现引起考古界、史学界各方面的极大关沈。在崧泽遗址小还出土了家猪的牙床骨,又说明当时畜牧业已饲养家猪.受裕泽考占发现而展开,史学家对上海地区成陆年代的研讨又深人了一步,同时义对上海港、沪汝垒所处位置等有了新的认识。楼泽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和马家洪文化一致,即以太湖流域作为其分布的中心地区,但其文化因素的传播范围稍大于马家派文化,裕泽文化的传播范围北到红淮东部地区,南到杭州湾以南,西北到皖西地区。在马家派文化—崧泽文化—良淆文化这一谱系中,崧泽文化是史前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转折的时期,其上承马家派文化下启良堵文化。自崧泽文化起,长江下游地区开始了逐渐复杂化的进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贫富分化,不平等的现象产生并加剧,尤其体现在埋葬特征上。崧泽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中,丧葬习俗已经很鲜明。在上海青浦裕泽文化遗址发掘的墓葬有90多座,与周边地区发现的裕泽文化墓葬一样,都是平地斑土掩埋死者,盛行单人仰身直肢葬.个别墓葬是妇女和儿童的双人合葬。撇泽文化时期随葬品的数量比马家洪文化时期有所增多,有家猪下领骨随葬。考古界认为这是私有财产的象征,说明当时贫富分化已经悬殊。喻示粉文明史的启迪。母子合葬、兰人合葬、男女合葬的出现,是否反映出已有家庭出现了呢?崧泽文化可能已经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阶段。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中绝大多数都有随葬品,早期少,晚期多。先民们把土葬之法肴作是人死后的必然归宿.所以随葬的器物基本上都是人们生前使用的日常用品.种类很多.有石质的生产工具,陶质的生活器皿。以及象牙、玉质的装饰品等,而且形成了鼎、豆、罐、壶的基本阱葬组合。随葬器物放置的位置,大部分在人骨架的头前和足后.但也有放在人骨的四周或左右两侧的.甚至有的从头至足叠压在人骨架的上面。珍都发现于口中,成位于颈部,翎在臂腕部。磺和镯均留有因长期佩截而磨报的清晰印痕。可见部为死者生前所喜爱、佩戴之物。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成则是一种半璧形的玉饰,两端各有一孔,用以系挂,这是上海地区出现的最早的颈饰。www.3mccc.com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5000年前的家猪陶塑一一拱泽猪形晒.也是俏得称道的。猪形圈为泥质灰陶,厚胎,口徽敛,有流,方沿,直腹.阅底.近底外壁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