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宗白华(1897一1986)字伯华,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哲学家、美学家、诗人(shīrén)。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lǜyīn),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解说(jiěshuō)“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不是浮滑的;通过诗语中所表露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这一品,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佳士”们“赏雨”的典雅情境。人有赏雨的闲情,在古人来说,确乎算得有雅兴。而论赏雨的人,是佳士;论赏雨的地方,是修竹掩映的茅屋;论赏雨的举动,是玉壶美酒自斟酌。统治阶级士大夫们的所谓“雅”,的确被作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中四句仍是描绘典雅的情境的。小雨初晴,白云冉冉地飘动,鸟儿在枝头追逐,人却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不用说,这境地是幽雅的,人也是所谓雅士。末四句说,雅士对良辰美景淡泊如菊,因而他的诗写来也典雅可读。总观全品,可知司空图把典雅与淡泊联系在一起,以为典雅必然淡泊。如果典雅而不淡泊,他认为,那便不免浮薄、卑俗。显然,这与作者一味宣扬逃避现实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我们认为,典雅而淡泊的作品固然是有的;但典雅而不淡泊的作品也是有的。如刘勰就指出:“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文心雕龙·诠赋》)“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这就可以看出,认为典雅而必然淡泊,是司空图的颇不全面的看法。论文学作品的雅不雅,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司空图在这里所谈的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式的有隐逸风味的雅,是帮闲文人心目的中的雅。如果我们今天也要谈雅,我想这雅总该雅得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好。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tàihé),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译文冲淡的人,常常默无一言,心灵却多么微妙。他吮吸着太和(tàihé)之气,与独鹤一道在太空中任竟逍遥。温和的春风掀动着衣襟,又轻轻地拂过门前的竹梢,余韵袅袅—多么冲淡的境界啊!如能把这境界载入诗篇,那该多么好!他淡漠地对待一切,淡得没有什么痕迹可供寻找。倘一动追求之念,顷刻间,又觉得这有违自己的初心了。解说有些诗,用朴素的语言说出那种自求闲适的恬静的思想感情,说得自然而有情味。对这种诗,人们往往以“冲淡”一词,来概括地指明它的风格上的特色。这一品的开头两句:“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可以说是作者对写冲淡的诗的人所提出的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这两句话,说诗人平素应该静默自处,而微微地透露一点心思。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论调。中间六句都是一些比喻,用意在于表现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你听他说吧,饮太和之气,阴阳中和,心里没有一点疙瘩,多么冲淡!与独鹤同飞,跟尘世无争,心里没有得失的烦恼,多么冲淡!让和风掀动着衣襟,听门前风过竹梢的余韵,多么恬静、安乐!末尾四句,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境的直接说明。不忮不求,对一切以淡漠的态度,来领略它的静趣,这就叫“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淡特色的诗。他说,淡要淡得不着迹象,一着迹象,就淡得不自然了。冲淡的诗,总是要写得自然、平易才好,否则便显不出冲淡的特色来。这可以说是作者对“冲淡”风格特点的深刻体会。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虽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苕溪渔隐丛话》引《龟山语录》说:“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也。”张戒、胡仔等人对陶渊明的评论,并不是无可非议的(因无关正题,我们不拟解释了)。这里只是表明,他们对“冲淡”风格特色的体会,与司空(Sīkōng)图的说明是一致的。司空(Sīkōng)图说的冲淡风格是与隐逸情味分不开的,这与我们的时代风格是不相容的,如果今天有谁要“素处以默”,显然,他别有心事。如冲淡而能避弃俗趣,宁静中能显示恬谧之美,这是能给人以一种美感享受的,是可取的。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yōuyōu)。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注释[计思]思虑:这里指诗的思想。[幽人]隐居深山幽谷(shēnshānyōugǔ)中的人。[道心]道的基本精神。[清涧四句]这四句形容幽人的生活境界,意在表明幽人的生活境界,意在表明幽人的行动都是质实的,不加文饰的。[寻]求。[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