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校本教研的初探.doc

校本教研的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本教研的初探红旗中学-高俊岩校本教研作为推进新课程的重要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日显突出。对于多数学校和老师而言,校本教研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在理论上还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探究的问题。校本教研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日常教学中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校由于不适应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和新课题,包括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中小学考试制度改革、地方课程开设和构建开发校本课程等内容。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实践者”和“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学校建立新的教研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具有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力。因此,学校要关注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关注和满足教师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需求,循序渐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有效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能力,形成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个性、自我完善的探索能力,自觉将改革的目标和自己的教育理想结合起来。一、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方法。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个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它要求教师养成学习理论与反思实践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备课、上课、教后记等环节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一般要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具体做法是:提出问题:教师把教学中面临的真实的实际问题中值得探究和钻研的问题提取出来,并转化为研究课题。设计方案:对于确定的研究课题,要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方案。行动:即进行教学实践,将设计好的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实施,从中体会设计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怎样,学生的反应如何,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教学实践中对原设计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硬搬,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地创造性变化。反思:按照设计方案经过一段教学实践后回头思考或讨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行动中还有那些方面值得注意和调整。如果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理清究竟是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偏离。并可以在学生中调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经验或修正:根据反思的结果,将好的值得推广的做法总结出来;如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则应查找原因,修正方案,再实践。原有的问题解决了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整个过程呈现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状态。借助鲜活的实例去经历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的多次磨合、印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得以实现。二、用激励保障制度维护校本教研进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能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它成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学校的研究风气尚未真正形成的状况下,要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自愿行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在实践中建立起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学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工作月考核细则》、《教科研工作奖惩条例》等,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发表或获奖的科研论文等,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晋级、职务评聘的重要参考。做好经费保障,为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持,购置必要的设备,为教师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提供保障。这样的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即服务于实践。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懂得了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懂得了如何评价新课程的课。在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师的反思交流、同伴协作能力,教师与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教师在纷繁的问题中选取有一定价值和一定可行性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提出设想,大胆进行追踪尝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在研究中把原有的研究资源和课改课题研究进行整合,增强了课改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规范课改实验的研究规划、研究目标、研究方式、研究行为,使老师们自觉把自身的教育研究和课题结合起来,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