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 B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 B卷(含解析.pdf

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含解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对图片所示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考古发现大都以发现地命名B.元谋人生活的年代最为久远C.北京人遗址是材料最齐全的遗址D.山顶洞人过上了集体的生活2.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3.以下诗文与图中信息直接相关的是()A.五千年前天地浑,人文初祖始圣明B.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C.薄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D.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4.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B.井田制废除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华夏文明,尽出河南B.中原文明,历史悠久C.青铜铸造,殷商巅峰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6.《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据此可推知()A.“六畜”最早出现在中国B.甲骨文是历史悠久的文字C.农耕发展促进“家”观念的形成D.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国家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下列哪项可以作为促成这一时期社会转型根源的解释()A.各国变法的进行B.铁犁牛耕的使用C.诸侯争霸的出现D.周王室的衰微9.时空观念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10.《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霸的是()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11.战国时“天下”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各家思想日益趋同B.儒家思想影响扩大C.中央集权观念孕育D.统一成为共识1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适逢立春,开幕式倒计时便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其意在()A.强调中华民族家国一体同祖同宗B.表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领先世界C.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震撼之美D.展示“一起向未来”的价值认同体系13.2.2.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一举措()A.巩固了商鞅变法的成果B.扩大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争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法家的法治思想得以实现14.西汉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以黄老道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B.把封建剥削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C.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D.调整赋税制度15.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朔年间,“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这一现象说明推恩令()A.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B.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C.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D.源于血缘亲情的考量16.《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A.平抑物价B.盐铁官营C.统一铸币D.休养生息17.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A.生产技术的进步B.环保意识的增强C.水利工程的兴修D.自然条件的优越18.《魏书•高祖孝文帝纪》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涉猎)。”此记载反映了()A.三国鼎立局面奠定B.鲜卑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C.北方人口迁往江南D.西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9.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道“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