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pdf

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垫江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涂黑)1.(1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依据()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C.学者推断D.史书记载2.(1分)七年级(5)班同学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A.他们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黄河流域B.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他们已经懂得了人工栽培水稻D.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粟3.(1分)禅让是传说中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的方式。“禅让”的依据是()A.辩论能力B.外在形象C.家庭出身D.德才兼备4.(1分)《封神演义》中有姜子牙、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部作品中发生的故事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大禹治水D.武王伐纣5.(1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1分)如表是对西周初年到春秋初年诸侯国数量的简单统计。表中呈现出来的诸侯国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时间西周初年春秋初年诸侯国数量800多个170多个A.周天子权力得到增强B.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地兼并弱小的诸侯国C.西周发生“国人暴动”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7.(1分)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8.(1分)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急切地问:“伤人了没?”而对财产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仁爱B.无为C.非功D.法治9.(1分)“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10.(1分)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受大众的喜爱,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巨鹿之战B.秦灭六国C.大泽乡起义D.刘邦项羽争夺天下11.(1分)襄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下列描述中与刘秀有关的是()A.公元25年,定都洛阳,“光武中兴”B.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C.“尊王攘夷”,诸侯争霸D.休养生息,“文景之治”12.(1分)后人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仔细观察下图,从长安出发之后踏上的漫漫西行之路上两处空白处对应的地点是()A.河西走廊葱岭B.葱岭河西走廊C.陇西葱岭D.葱岭陇西13.(1分)“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诗句赞美的和计算圆周率有关的下列历史人物是()A.庄子B.钟繇C.祖冲之D.王羲之14.(1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吴国的治理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大力兴修水利B.发展海外贸易C.改善民族关系D.丝织业兴旺15.(1分)某同学在网站上检索“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官渡之战”“魏晋南北朝”等相关内容进行主题学习,他学习的主题可能是()A.战争与分裂B.统一与繁荣C.民族交往与融合D.改革与创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但其经济基础薄弱,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西晋灭亡后,北方动乱,而南方稳定的社会成为吸引北方移民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北方人带着他们掌握的技术,并不是在南方完全地复制北方的经济模式,而是与南方当地人合作,在农业上普遍实行麦稻兼作等。——整理自程民生《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填“〇”。A.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B.西晋灭亡后,大量的北方人迁移到南方一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C.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的经济重心位于我国的南方。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局面被打破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