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手法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针刀医学手法初探.doc

针刀医学手法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刀医学手法治疗点滴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柳占元(323000)关键词针刀医学手法脊柱错位手法治疗针刀医学经过30年的发展,其优越性已不容置疑,以至于我放下手术刀专心致力于针刀医学的临床研究,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针刀已是我临床中不可或缺的武器,记得卢子荣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说过,针刀的治疗后一定要配合手法,当初对这句话的不怎么理解,认为针刀就是一切,什么病都可用针刀治疗好,手法是可有可无的。当针刀对有些疾病的治疗疗效不满意时,让我开始对针刀手法的治疗有了兴趣,经过学习朱汉章老师的《针刀医学原理》之针刀手法理论,通过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对许多疾病的起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脊柱不正乃万病之源也。朱老师是既注重针刀治疗又提倡手法治疗的人,只是我们偏重于针刀而忽略了手法罢了。只有在正脊手法的治疗基础上,针刀的疗效才会更好。通过针刀的治疗和手法的治疗许多疾病不药而愈,正是我们医者所追求的目标。针刀手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刀医学手法是在针刀闭合性手术后,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和病变部位解剖学的特点和力学规律,医生以手的特殊作用力作用于人体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二是纠正脊柱错位的特殊的针刀医学手法。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的基础上的,也针对传统手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要求,针刀医学手法首先从力学的研究开始,然后研究手法技巧,以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为根据,使之达到科学的治病目的。下面就着重谈谈针刀医学手法在脊柱错位临床应用的一点体会。颈椎病习惯分为五型,临床大多以颈型及神经根型为主。我在临床上把它分为错位型错位代偿型、错位失代偿型。错位型的颈椎病治疗应该以手法为主,错位代偿型的应针刀手法并重,失代偿型的应以手术为主。肩周炎也是特殊类型的颈椎病,颈椎错位用手法矫正后,肩关节的活动度立刻明显改善,我喜欢用肘抱下颌定点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颈椎手法整复病人前,一般均用辣椒碱膏或利百素凝胶按摩颈部2-3分钟。放松颈椎肌肉。以利于整复。(一)上颈段(C1-2):略低头(0-15度。)中颈段(C3-5。):轻度屈颈(15-35度)下颈段(C6_7)中度屈颈(35-50度)(二)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患者背部,勿使倾斜。(三)手法:医者拇指抵住左偏之患椎棘突,然后令患者低头30’,医者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颌,手掌伸向左耳后部抱住患者枕后部,并徐徐牵引将患者下颌转向右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以一轻巧之力继续向右上方顿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时将左偏之棘突向对侧推压,此时即可闻复位声响。左右侧可连续整复调整上下段颈椎残余错位,直至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毕。胸椎病的临床表现多复杂而无定性,以病变的部位、性质及程度不同而异。由于胸椎在解剖结构上和交感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临床上除了神经根性痛症状外,往往因交感神经受损而合并有某些内脏症状,以至许多病例被误诊为各种内脏疾患。此种情况系胸椎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很少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1.背痛与肋间放射痛:是胸椎病的主要症状,常于扭伤或长时间负重及久坐后发生。最初多为局限性疼痛,集中于胸椎某部附近,体力劳动获取某种固定姿势持续性工作后加重,以至必须经常改变体位或少加活动活动方能减轻疼痛。此外,病人常于夜间睡眠时被疼痛所惊醒,并感到背部异常难受,主要是两肩胛间酸困、沉重、钝痛或灼热痛,以及胸部重压感。随病程发展,可常在某次外伤、过度劳累及或受凉后,则开始向相应的背肩、腹部或内脏区放射,多呈剧烈的刺痛或灼热痛性质。伸屈转动、颠簸震动或咳嗽均可因诱发、加重疼痛。体检时常见胸椎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后伸受限显着,背长肌紧张及胸脊柱轻度侧弯等。病椎的棘突于棘突旁大多有放射性压痛。棘上韧带多有剥离,受累的根区常显示感觉过敏,偶或减退,亦可见下肢肌腱反射亢进及腹壁反射减弱。2.心前区疼痛:往往是造成病人恐惧的原因,常因怀疑罹患心绞痛而就诊,其特点为心前区疼痛与背痛同时发生,有时与搬抬重物、不良体位、咳嗽、打喷嚏后出现。此种疼痛多为压迫、紧束感性质,多呈带状分布,由左背部至心前区,且向左腋下部放射。心前区痛大多在15-20分钟后自行减轻,但往往经数日后方能完全消失。即使在疼痛消失后,一般在第2-5肋间部,以至左腋下仍有压痛。除上述特点外,下列情况有助于同心绞痛相鉴别:胸源性心前区痛比心绞痛程度轻,持续时间较长。服用亚硝酸甘油类药物无效;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有时叩击或压迫胸2-7棘突可诱发症状。3.腹痛: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