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②水循环的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6.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显然,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7.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淡蓝色火焰在做水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加水的导电性。2.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1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G=ρgv浮排液排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取千克/米3,v取米3)排排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的大小。浮①F<G下沉浮②F>G上浮浮③F=G悬浮此时V=V浮排物④F=G漂浮此时V<V浮排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G浮(沉到水底时:F+F=G)浮支持力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ρ时,上浮(最终漂浮)液物②当ρ<ρ时,下沉液物③当ρ=ρ时,悬浮液物5.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浮力不变②根据F=ρgv,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不变,ρ减小,所以v浮排排浮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排(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F=ρgv,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浮排排的位置也就不同(4)航天员水下模拟训练:根据悬浮时,F=G浮2(5)热气球和飞艇: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悬浊液、乳浊液:名称溶液悬浊液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