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水在哪里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1、世界水体的构成从宏观上讲,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2、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一半以上。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占4/5。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例:以绿色植物为例,水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①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②溶解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③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如:活动在沙漠地区的骆驼,通过关闭汗腺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其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闻到”水源。三、水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持续运动的过程。2、成因: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3、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看图)4、途径: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小循环:海上循环(海洋——大气——海洋);内陆循环(陆地——大气——陆地);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5、水循环的意义:(a)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b)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6、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7、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微观)——水的电解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二、水的物理性质(宏观)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的一种性质,通常指该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m表示。2、单位: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毫克(从小到大排列:毫克、克、千克、吨)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kg。常见物体的质量: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为50千克,一个鸡蛋约为50克。3、性质: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二、密度1.密度的概念(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密度的公式及单位m(1)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即ρ=。(公式变形:m=ρv、v=m/ρ)V(2)单位: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当质量单位是g,体积单位是cm3时,密度的单位是g/cm3;当质量单位是kg,体积单位是m3时,密度的单位是kg/m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3)单位换算:1克/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