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4.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pdf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组织细胞组织液中的物毛细淋巴管质进入淋巴细胞毛细血管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营1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④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0.9%的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⑤组织水肿原因分析减少下降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增多升高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具体原因分析:增加(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等离子有关。CO/NaHCO(主要)、NaHPO/NaHPO等。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缓冲物质,如H2332424(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同一个人1日内不超过1℃代谢越旺盛,释放的能量越多,温度也相对越高。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体内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蒲公英语编辑)。(3)内环境与体内各器官、系统的联系2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①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器官有小肠、肺、肾脏、皮肤。代谢废物②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CO→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2③O2──→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④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分析(4)葡萄糖与O2①葡萄糖至少穿过7层膜:小肠黏膜上皮(2层)→进毛细血管(2层)…→出毛细血管(2层)→组织细胞(1层)。至少穿过11层膜:肺泡壁(2层)→进毛细血管(2层)→进红细胞(1层)…→出红细胞②O2(1层)→出毛细血管(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注: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