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pdf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全册分章节知识点汇总.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除了水以外,还包括许多离子和化合物。2、细胞内液(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组织液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淋巴3、血浆:区别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发生双向物质交换,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少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淋巴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液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细的环境。4、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与淋巴与血浆的含量相近,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部分来自于Na+和CI—。组织水肿的原因:共24页②pH值:存在酸碱缓冲对,可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pH值保持稳定。③温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6、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交换。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直接与外界相连,属于外环境。7、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排除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排除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排除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并非不能改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神经和体液调节: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共24页(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细胞体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突起轴突(传递信息)+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包膜=神经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共24页(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方式先天性后天学习所得神经中枢低级中枢参与大脑皮层存在形式终生存在可以消退(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3)条件反射的消退: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完全不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