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人读书故事名人读书故事名人读书故事1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陈景润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陈景润。看着看着,陈景润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陈景润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陈景润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陈景润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陈景润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景润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名人读书故事2唐汝洵苦读书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哥哥们上课时,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及和诗人。【感悟】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同情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与坚强的斗志去激励与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该热爱生活吗?名人读书故事3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出生于公元456年。南齐武帝时,任诸王侍读,后辞官隐居深山炼丹。著作有《本草经集注》和《肘后百一方》,另录药物名七百余种,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陶弘景自学成才,事业有成,又受到皇帝的重视。在封建迷信盛行的时代,便有好事者为他的出生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并被史书记入。故事虽不可信,倒也有趣。陶弘景的祖父陶隆,是南朝宋朝的王府参军;他的父亲陶贞,为孝昌县令。据说,有一天夜里,陶弘景的母亲梦见两个神人拿着一个香炉来到床前,把香炉掷入她的怀中,后就飘然而去。自此,母亲有了身孕,至公元456年夏至那一天生下了陶弘景。故事还说,陶弘景一出生,就和一般孩子不同。他神仪明秀,朗目疏眉,两耳高耸,耳孔露出二寸多长的毛,右膝盖上有数个黑点,成七星纹。果真如此模样,岂不是怪物?陶弘景小的时候,其实和别人家的孩子并无两样,只是条件优越,在他刚会说话的时候,母亲便教他识字、背诗。据说,到三四岁时,陶弘景就开始读《论语》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陶弘景四岁那年,父亲被一个小妾谋害而死。此后,陶弘景和母亲一起被逼搬出另住,日子很是清苦。生活的打击,倒让年仅四岁的陶弘景从此更加刻苦读书。不长时间,他就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没有新书,他就把已经读过的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并细加琢磨。母亲拿出钱来让他买书,他知道家穷,不肯接受。他对母亲说:“咱们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借;我之所以不借,是因为我想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真正读懂弄明白一部经典,不是看一遍两遍可以解决的,不逐字逐句地琢磨是不行的!”母亲理解儿子既酷爱读书,又不愿让自己作难的矛盾心理,心里着实为有如此儿子而欣慰。周围乡亲也被陶弘景刻苦读书、孝敬母亲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有书的人家便主动借书给他。据历史记载,陶弘景一生中先后共读了一万多部书,而且不耻下问,理解深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