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圆圆的肚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圆圆的肚脐》.pdf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圆圆的肚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圆圆的肚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肚脐的基本知识,知道肚脐的形态、位置和功能。3.培养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提高健康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肚脐的卫生保健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肚脐图片、卫生保健用品(如湿纸巾、碘伏等)、教学PPT。学具:画纸、彩笔、水杯、毛巾。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肚脐图片,引发幼儿对肚脐的兴趣,讨论肚脐的形状和位置。2.讲解:介绍肚脐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引导幼儿关注肚脐的卫生保健。3.实践:分组进行肚脐清洁练习,教师示范正确的方法,幼儿模仿操作。5.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清洁肚脐,强调注意事项。6.随堂练习:幼儿独立完成肚脐清洁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六、板书设计1.《圆圆的肚脐》2.内容:肚脐的形态:圆形肚脐的位置:肚皮中央肚脐的功能:连接胎儿与母亲的重要通道肚脐卫生保健方法:清洁、干燥、避免摩擦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肚脐,并描述其卫生保健方法。2.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组织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肚脐卫生保健,提高家庭健康素养。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观察肚脐的变化、制作肚脐卫生保健宣传画等,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肚脐的卫生保健方法。3.教学过程:实践环节中,幼儿分组进行肚脐清洁练习。4.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与答案的设置。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肚脐的卫生保健方法1.清洁:使用温水和湿纸巾轻轻擦拭肚脐,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2.干燥:清洁后用干毛巾轻轻拍干,保持肚脐干燥,避免潮湿引发感染。3.避免摩擦: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肚脐与衣物的摩擦。二、认识肚脐的形态、位置和功能1.形态:肚脐呈圆形,是胎儿时期与母亲胎盘连接的痕迹。2.位置:肚脐位于肚皮中央,靠近人体正中线。3.功能:肚脐是连接胎儿与母亲的重要通道,负责输送营养和氧气。三、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肚脐清洁练习,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清洁方法。2.教师示范正确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水温、清洁力度等。3.幼儿模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确保清洁效果。四、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肚脐,并描述其卫生保健方法。2.答案: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肚脐的认识,同时用文字描述清洁方法,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一:家庭清洁日,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肚脐清洁,互相提醒注意事项。活动二:制作肚脐卫生保健宣传画,展示在家庭显眼位置,提醒家人关注肚脐卫生。2.主题活动:观察肚脐的变化:让幼儿定期观察肚脐,了解其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制作肚脐卫生保健手册:整理肚脐卫生保健知识,制作成手册,便于幼儿和家长查阅。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语调保持轻快、活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3.针对不同环节,适当调整语速和音量,如讲解重点内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量。二、时间分配1.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秩序井然。2.讲解环节控制在510分钟,留给幼儿充足的实践时间。3.随堂练习和互动讨论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间。三、课堂提问1.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让幼儿有思考的空间。2.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3.对回答错误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四、情景导入1.利用肚脐图片、实物等教具,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幼儿兴趣。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3.在导入环节,注重与幼儿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是否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2.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突出,幼儿是否能掌握肚脐的卫生保健方法。二、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恰当。2.实践环节中,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3.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幼儿的回答是否能反映出教学效果。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教学手段是否丰富,如教具、PPT等是否能有效辅助教学。四、家园共育1.课后是否与家长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