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练习卷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练习卷 新人教版.doc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练习卷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准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派兵驻扎;北京到大沽的炮台一律拆除;天津周围20里之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表明()A.列强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C.列强改变了瓜分中国的做法D.清政府放弃一切自强努力2、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朝廷”的是()A.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割地和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C.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3、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英、德等国希银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最后,英德等国转变态度,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并约定()A.英商进口税宜秉公议定则例B.“他人毋得骚扰”天主教传教者C.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D.缔约各方领土间有“通商航海之自由”5、法国政府曾经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6、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7、“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8、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义和团运动9、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对德、法两国驻俄公使说:“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其目的是()A.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B.遏制日本在华扩张C.与日本共同瓜分中国D.维护东亚和平局面10、《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方代表曾说,“媾和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得以发扬国辉,增进民福,在东亚天地间再开太平盛运,这全靠我皇上的德威”。由此可见()A.中日长期和平已实现B.甲午战争旨在推动东亚和平C.甲午战争得到日本人民支持D.日本侵略野心更加膨胀11、“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攫取上述特权()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材料所述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3、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14、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