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考研的开考近在眼前,对于政治部分,梳理、记忆今年的国内外时政要点是当务之急。学苑教育考研政治辅导老师们为大家整理了以国内外时政要点,此篇为中国外交时政要点部分,国际部分及也会陆续提供,请广大考生留意并参考。1.2009年11月9日,为期两天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来自中国和40多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以及负责对外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和代表汇聚于此,共同探讨会议主题“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年至2010年)》两份成果文件,为未来3年的中非合作制订规划。中国政府将在文件中推出对非务实合作的新举措,以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农业和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2.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双方在中美关系、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经济合作和全球复苏、地区及全球性挑战以及其后变化、能源与环境等方面达成了丰富的成果。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胡锦涛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点重要主张:第一,持之以恒增进中美战略互信;第二,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和其他各级别对话磋商;第三,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第四,继续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第五,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3.2009年11月30日,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国家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双方就中欧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2009年12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和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把对欧关系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愿同欧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是着眼长远,坚持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方向。二是着眼共赢,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三是着眼大局,妥善处理中欧关系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4.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温家宝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也是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体现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挑战的诚意和决心。奥巴马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宣布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是雄心勃勃的,令人印象深刻,这对世界很重要。5.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将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旧成员: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6日召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布会,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6.2010年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胡锦涛表示,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胡锦涛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5点重要主张。一是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二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台湾、涉藏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希望美方恪守承诺,慎重处理好这些问题,以免中美关系再受干扰。三是保持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四是深化务实合作。五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7.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