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索德育创新的若干思考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提高领导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关键词:德育德育创新现实情境生活体验一、德育的概述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德育的地位,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德育工作应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循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中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初中阶段德育目际: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二、问题的提出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常看到这些德育现象:老师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谈心,道理、事实罗列了很多.学生当面听着,实际效果却甚微;学生政治答卷上洋洋洒洒,人生道理清清楚楚,自己的言行却北道而驰,判若两人;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如参加革命纪念馆等,学生一路谈笑风生,视为春游、休闲.透过现象,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谈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有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由这段话,我们可以反思前面种种德育现象:老师找学生谈心,如果不断强化、强调自己的思想、观点,远离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切身体验,这种对话就是伪对话;如果人生道理是学生作为标答背下来、写下来,而没有内化为学生个人习惯与追求,就难免会出现言行不一;如果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一成不变,一味强调教育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对现实情境的感受,那么走过场就会成为必然.看来,德育应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否则就很难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作用.德育创新有很多途径,其中一种即是: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