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预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隧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预案.doc

隧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预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预案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预案一、隧道坍方冒顶处理预案隧道坍方冒顶处理预案在隧道的施工中,虽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坍方冒顶,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类事件还是防不胜防,难以杜绝。一旦发生隧道的坍方冒顶,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方案:㈠、应急措施1、现场施工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工班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将情况立即报告项目部调度。2、机械设备有条件转移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由领工员指挥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3、待坍方处于相对稳定时,由电工检查线路,恢复该地段安全应急照明,确保用电安全。4、如有水涌出时,应根据水量的大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原则是:堵、排、引结合。待施工方案确定后进行根治。5、项目部通知工程部(或办公室)采取摄影、录像等方式记录坍方情况。同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会同现场监理、设计院配合组共同会勘,分析、确定坍方的性质、规模及其后果,并根据初步判断结果按下列分级程序处理:如为C级(小型坍方):根据现场会勘结论及施工方案、措施,直接由项目部组织实施。如为B级(中型坍方):项目部应立即通知局指参加现场会勘,1分析发展趋势,制定施工方案、措施,由项目部立即安排实施。应急预案处于预警状态。如为A级(大型坍方):项目部应立即通知局指启动应急预案,同时电话报总指,并在8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书面报总指和监理单位,联合现场办公,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分析发展趋势,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减小事件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㈡、隧道塌方的整治1、隧道发生塌方,应及时迅速处理,不得随意拖延时间。处理前,必须仔细观察塌方的范围、形状、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情况等,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研究制定处理方案。2、隧道塌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护拱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3、清理塌方前,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加强防排水工作:1)、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注浆填充和加固,或采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坑,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塌体;2)通顶陷穴口的地表四周应挖沟排水,、搭设防雨棚遮盖穴顶‘洞内衬砌通过塌方后,陷区应及时回填,回填应高出原地面,并用黏土或浆砌片石封闭穴口,做好排水:3)、塌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无法进行引排时可采用注浆堵水。24、隧道洞口坍方应按下列要求处理:1)、中小型坍方应将坍体自上而下全部清除。根据坍方后坡面的情况,可选刷坡卸载的方法,同时应对仰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喷锚加固。2)、大型坍方的坍体不必全部清除,可采取先挖台阶的形式清除一部分,再进行喷锚网加固,并在仰坡上适当位置设浆砌片石挡墙防护。3)、仰坡加固完成后,洞口段已露空洞身可采用暗洞明做或改为明洞衬砌,拱圈上部可回填土石或浆砌片石。4)、根据仰坡坍方的规模及稳定性情况,对洞内二次衬砌应进行加强。5、石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为Ⅱ—Ⅳ级,岩体以未风化或轻度风化的岩层为主,节理较发育,坍体呈碎石状,黏土及砂的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30%。为塌方的围岩呈相对稳定状态。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为WNF法和WF法:1)、WNF法:先清除塌体,利用围岩暂时的基本稳定状态,抓紧时间沿坍塌面采用喷锚支护技术加固未塌的地层(既W,以下称“外层初期支护”,然后沿二次衬砌外轮廓施作钢架混凝土支护壳体(即)N,以下称“内层初级支护”。同时用钢架将内、外层初级支护连成)整体,待二次衬砌完成以后,沿内层初期支护外轮廓依次设防水层、1m厚混凝土护拱及1m以上的土石缓冲层(即F,简称“防护”。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工序多,处理周期长,成本高,但安全可靠。此法适用于坍腔横断面矢跨比小于0.7时的坍方。32)、WF法:当坍方高度较大,塌腔横断面矢跨比大于或等于0.7时的塌方,W、F的含义同前,在塌方发生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抓紧时间沿塌方面外层进行初期支护,不设(也难于设)内层初期支护,待二次衬砌完成以后,设置与WNF法相同的防水层、护拱及缓冲层。与WNF法比较,WF方法未设内层初级支护及内、外层初级支护之间的联系钢架,从而成本大量降低,处理周期短很多,但因矢跨比较大,再次塌的可能性较小,仍能基本确保施工安全。由于设有1m厚的混凝土护拱及1m以上的土石缓冲层,即使在隧道完工后的运营时期,发生了一定规模的塌方,其抗冲击能力仍能确保运营安全。6、当岩石类塌方已塌至原地面(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浅埋隧道或深埋隧道的洞口段)就不能采用清喳的方法,时,而应利用塌喳。施工时应先处理地面塌口,其内容具体如下:1)塌口周围进行防排水处理。2)塌口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3)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地表注浆加固,以防止塌方的继续发展和扩大。4)洞内塌方采用注浆加管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