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与题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立意与题材.doc

立意与题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意与题材(一)立意“新”作文中的“意”,即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凡为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人们对立意是相当重视的。文章最忌随人后,立意贵新,这也是写作的常识,无须多加议论。下面对立意求新的方法作一些探讨。第一、视点要高,角度要新。视点高,就是高瞻远瞩,大处着笔。叙事,则要关心国计民生,关心社会进步,关心民族发展,关心世界潮流;抒情,则要抒真情、正情、实情、浓情。要用大手笔,要显大气象。要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励社会进步。反之,视点低下,笔力柔弱,即使文字功夫较好,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角度新,就是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进行写作,最好能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角度新,就要千方百计地避免与人撞车。第二、留心时代,关注热点。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前进,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提高,地球的确变得小了。作文,就要反映这个时代的特点。关注热点,甚至是一些重大的政治热点,写出来就会出新。第二、哲理思考,美学探究。唐代王之涣《登鹳鹊楼》诗,短短20个字,被历代人们传诵不绝。为什么?除了气魄宏大,意境深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带有哲理的思考。当代散文大家梁衡先生谈散文写作时说,散文要有图画美、意境美、哲理美。哲理美又是较高层次的美。可见哲理的思考在文章中何等重要了。中学生虽然高层次的知识不多,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较少,但毕竟学过政治,学过哲学,是可以写出带有一定的哲理性的文章。第三、脱俗入雅,舍低就高。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情怀,反映在文章里,就是高尚的文品。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情怀,那风度,令人仰慕,文字也流传千古。所谓舍低就高,就是大胆地、毫不留情的舍掉低级趣味、低级爱好,寻求高级趣味、高级情怀。第四、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任何事物总有它的本源,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寻根探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写文章也是这样。例如,将“诚信”这个话题写成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一个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出发,确立一个中心论点,然后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内因与外因,主要次要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结果,这样便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文章立意高人一筹。又如以“砖头”为题写文章,其思路可能有两种:(一)、抓住特征(1):坚硬、方正——写出精神:刚正不阿抓住特征(2)紧密结合盖成房子,被水泥抹盖——团结协作,默默坚守岗位(二)(1)寻根探源:泥土——匡束挤压、烧炼——方正、坚硬的建材(2)由物到人:人的成长,需要约束——加压(外、内)——锻炼成材。(3)寻根探源:来自于土贡献于社会回归于土:①顺应了自然(正面)②终于倒塌了(反面)第五、展开联想,写出精神。通过联想,可以发现事物的新特征,获得新鲜的材料,产生新颖的见解;在联想的过程中去粗取精,能使文章构思新巧,不落俗套。(二)题材的来源1、来源于阅读:古今中外名人的历史事迹。富有时代性的事实,且很时尚,例如足球人物、影星、歌星、政治热点。佛、道故事。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2、来源于生活:作文材料来自生活,需要观察体验提炼,但最终要转化为文字是比较难的,因此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应该是一种最可贵的题材。3、来源于“故事新编”和“遥想作文”,但要“真实”就不能胡乱的编造与杜撰,当然,“真”的题材是生活材料大量积累的结果。总之,扩大阅读的范围,进行文化素质的积累是第一。面对生活,勤观察,细分析是第二。从现实出发,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为第三。如此这样,才能做到题材多样,材料丰富。根据下列材料进行写作材料:快乐的理由是什么?一个老太太虽垂老,但坚持到公园,并说:“这是我每天最快乐的事呀。”一个母亲很简朴,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快乐。”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快乐死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一个小女生说:“哎呀呀,星期天早上能让我睡够了,最快乐”你认为快乐的理由是什么?请以“快乐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2、试使斗而才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4、辄倾数家之产5、成以其小,劣之6、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7、细疏其能8、益奇之9、成然之10、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裘11、裘马扬扬12、成述其异13、虫集冠上,力叮不释14、儿惧,啼告母15、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16、旬余,杖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