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真挚 婉曲隽永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中的国风篇章.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纯朴真挚 婉曲隽永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中的国风篇章.pdf

纯朴真挚婉曲隽永——《诗经·邶风·静女》赏析《诗经》中的国风篇章.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纯朴真挚婉曲隽永——《诗经·邶风·静女》赏析《诗经》中的国风篇章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而民谣绝大部分是情诗。《诗经》中情诗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变化有致。它们以广阔绚丽的社会画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诚挚爽朗的朴素情感,表达了劳动群众在恋爱过程中的苦闷、烦恼和感伤,流露了幸福爱情的甜蜜、欢快和兴奋。这些情诗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作品。它们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哺育了中华悠久的文明。《静女》就是《诗经》中富有青春活力的艺术精品。对《静女》立意,古人看法与我们有严重分歧。《诗序》以之为“刺时”,是言“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有人据此释此诗“刺卫宣公纳”及(卫宣公之子)妻(齐国美女宣姜)”。欧阳修《毛诗本义》认为此诗“乃是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更断定“此淫奔期会之诗”。总之,这首诗是“刺”,不是“花”。男女主人是行为不端而非健康纯朴。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穿透历史的迷雾回到春秋时期,领略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民俗民风。《周礼·地官》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是《诗经》时代的王令。凡男子到三十岁未娶,女子到二十岁未嫁,国家鼓励他们以“自由恋爱”方式结合,这叫“奔”或“私奔”(后世也有称其“淫奔”者),相反,不举行集会或参加集会的倒要受罚。此外,中原一带还流行一种风俗——合独(国家以行政命令促使单身男女结合)。其他性爱关系也宽松自然,如“野合”(未经任何礼仪形式随意的男女性结合)。即使淫乱,《东周列国志》也多有记载。男女自由交会在郑、卫等国盛行,故有所谓“郑卫之风淫”的说法。其实,“淫”不过是理学家强加在人民头上的帽子。这些洋溢着泥土芬香的青春之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青年男女无拘无束的质朴爱情。于是,我们看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以戏剧性场面,展示男女交游时戏谑、赠物定情的系列活动:在溱洧之水弥漫之际,小伙子、大姑娘执兰相会。姑娘主动相邀:“去看看热闹啊?”小伙子回答:“已经去过。”姑娘又说:“再去一趟嘛,洧水外边,地方宽敞,玩得可开心呢!”大姑娘小伙子相互说说笑笑,以勺药相赠。他们亲昵而不轻佻,热情而不放肆。理学家戴有色眼镜看人,视真情为“淫邪”,不正显出自己小肚鸡肠吗?《静女》与《溱洧》一样,它们是一幅风情画的不同部分。后者是明约,公开而欢快;前者是幽会,秘密而欢愉。《静女》比《溱洧》风格更为含蓄婉曲,深微隽永,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如下特点:一、直陈其事,细节传神《静女》在写法上与《溱洧》相似,截取生活中充满情趣的戏剧画面,以意趣天成的风格抒写纯朴真挚的情思。直陈其事是主要笔法。诗句虽简短,但对抒情主人的行为和表白等作了细致的描绘。作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男女至诚至爱通过情节发展逐步升华。《静女》第一节是焦虑篇,写男子先至约会地点,不见女子,搔首踟蹰。诗章情调活泼调皮。“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她约我在城角楼上等。左等右等不见人,她故意躲藏不来见我,急得我抓耳又挠腮。第二节是幽会篇,写男女相会,女子送给男子红管草。诗章基调欢快甜蜜。“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娴静的姑娘多么俏丽,她赠我一把红管草。红管草啊颜色鲜明,我爱红管草颜色美好。第三节是表赠篇,它在第二节基础上递进一层,写男子对女子所赠嫩草的深爱。“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从牧场你带来这把鲜嫩的草,我爱草儿出奇的美丽。不是你草儿美得奇,是因为你打从美人手里来。诗歌以“赋”为主要笔法,直陈其事而不板滞寡味,这与本诗运用细节表达情感有关。如,女主人公“爱而不见”,顽皮性格跃然纸上。男主人公为此“搔首踟蹰”,折射出他内心的焦躁不安。女子向男子馈赠两件小礼物,又从侧面表现了男子的痴情和喜悦之情。典型的细节真实地揭示了男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强化了爱情表达的主题。二、借物抒情,语义双关《静女》写男女欢情,不直抒缠绵悱恻之情,主要借物兴情,构思巧妙,笔法灵活。如“彤管有炜,说怿其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都是借明朗的物象言内心的深情,语含双关,情味深长。第三节,诗人直接点明蕴藉之情:“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朴拙的手法抒写出动人的情味。真是:“礼物虽薄,而情意自厚。此如今之谚语所谓‘千里送毫毛,礼轻情义重’也。”(陈子展:《诗经直解》)《静女》借物抒情,明写男子情挚,侧写女子意切,一显一隐,相映成趣,富有韵味。读之如见憨直男子拳拳之心,似睹俏丽女子活泼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