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科学发展的城市区——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浅析.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走向科学发展的城市区——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浅析.doc

走向科学发展的城市区——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浅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向科学发展的城市区域——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浅析来源:中国建设报2010-10-14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濒临渤海,陆地面积2270平方公里,现状海岸线153公里,是一个南北约90公里、东西约50公里的T型地域,大部分是退海形成的土地。由于滨海新区位于九河下梢,历史上河网纵横,坑洼湿地密布,盐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滩涂300多平方公里,主要为淤泥质海岸。该地区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1840年鸦片战争后,成为通商口岸和民族工业的摇篮。1939年,天津港在这里开建。解放后,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地区。从1984年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历经20多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00余倍。特别是2006年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滨海新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8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230万人,建成区面积约28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主要包括塘沽、汉沽、大港3个城区和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商务区、南港工业区、临港工业区等众多功能区,是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区、天津港为主体进行规划建设的。2010年1月,滨海新区完成了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原有多头、分散的发展局面,建立了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新管理体制,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天津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滨海新区要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着力提升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在此基础上,我们逐年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引导和控制近期发展,在动态中适应发展的不确定性。按照各阶段目标进行各类建设的具体布局与安排,实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导向与动态演变、跟踪的结合,统筹协调好人、财、物资源和市场,引导城市有序拓展。统一规划编制统筹协调相关规划滨海新区政府的成立,改变了不同行政区、功能区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彻底解决规划不衔接、规划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提供了保障。为了适应滨海新区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滨海新区统一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以滨海新区政府为主导,成立由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与各委局、各功能区管委会组成的规划提升指挥部,统筹编制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以总体规划为龙头,梳理涵盖总规层面、分区层面、专项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的50余项规划,同步编制、统筹协调。其中,总体规划层面以空间发展战略为先导,总体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总体规划统筹编制,统筹规划目标、统筹空间布局和管制要求、统一空间数据。我们结合新区城市总规的编制,同步编制功能区分区规划,使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功能、城市规模在各分区得到落实和验证,并对总体规划提出完善要求;同步开展交通、市政、生态、防灾等专项规划,为总体规划提供专项支撑。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和相互验证、多轮反复的过程,使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实现了在短期内建立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目标。创新空间发展模式适应城市区域发展要求滨海新区超大的空间尺度、多极核的生长状态、多样的自然历史特征、多元的行政及空间区划、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个城市区域。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规划理念,探索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空间布局模式、结构和形态,引导滨海新区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滨海新区不能走以美国为代表的郊区化蔓延式发展这种高耗能、高排放的道路。以洛杉矶为例,连绵的独立住宅一望无际,城市高快速路密布如织,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造成了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滨海新区也不适合采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单中心城市卫星城的发展模式。以伦敦为例,伦敦具有明显的“单中心集聚、摊大饼蔓延”特点,虽然有绿带隔离,但城市尺寸已经巨大。与此同时,卫星城的布局模式也带来了通勤时间长、交通潮汐等问题。分析荷兰兰斯塔德等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得到了一些城市地区发展的有益经验:数座城市呈星状围绕中心区域,形成环带状、组团式发展的网络化格局,以生态绿化带分隔城市,并通过有序的交通体系实现城市间便捷的联系。总结借鉴国内外同类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当前城市区域发展趋势,结合新区自身的实际,我们提出滨海新区要形成“多中心、多组团、网络化海湾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结构的想法:整合各城区和功能区,形成功能相对独立、完善同时又紧密联系的城市组团;结合绿廊、河道、交通和市政廊道形成复合廊道网络,分隔城市组团;不同组团统筹协调,实现产业和生活均衡布局、交通和市政设施有序展开,避免城区和功能区各自独立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及交通压力、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城市交通尺度、不同的城市服务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