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罢课的方式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用罢课的方式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doc

用罢课的方式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3用罢课的方式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从近来国内中长跑比赛中年青人猝死事件谈起东方春木2012年11月份以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天时间里,国内马拉松和长跑赛场已发生多起猝死事件。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晕倒,经急救无效,男生于中午倒霉离世。11月18日,在首届广州马拉松赛比赛中,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刚冲过终点线就一头栽倒在地,后经全力抢救不治身亡;另一在比赛中昏厥的选手丁喜桥也在27日凌晨0时03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病房离世。11月13日,河南省栾川县一名高二男生在跑操时猝死。10月29日,苏州科技学院一名20岁女生在800米体能测试后猝死。10月23日,福建宁德一名二年级学生在热身慢跑后猝死…许多年轻的生命离我而去,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纷纷取消了中长跑以防止再次发生猝死事件,更是让许多人嘘唏不已。近日,笔者从我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获悉,近段时间的短跑猝死不过是多年来学生屡屡短跑猝死、运动猝死的冰山一角。自2002至2010年,仅全国各种运动会短跑项目中16岁以上参赛者猝死的案例就超过40起。年青人因参加长跑后的猝死事件屡屡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和反醒。导致这些大学生猝死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些学生的体质较差,尤其是耐力差。那么,这些大学生的体质为什么会这么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如果深入挖掘大学生在中长跑运动中猝死的根源,可以看到,其实问题并不仅仅出现在大学时期,而主要是出现在中小学时期。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中小学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娱乐休闲时间一再地被应试所挤占,学生用于自主锻炼的时间少的可怜。为了升学率竞争排名,多数中小学校的课程表都超标。现在不少寄宿制中学的学生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早上近一个小时的早读,上午下午各上4节课,晚上还有2到3节晚自习,晚上要到11点甚至更晚才能睡觉,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当做28小时用。以笔者所执教的学校为例(一所在县城的全日制私立中学),如果剔除每周两节体育课外,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实际不足30分钟。这30分钟主要是一部分起的较早的学生在操场跑跑步的时间(约10分钟),加上早操的时间(约10分钟),再加上晚自习之后部分学生在田径场上的锻炼的时间(约10分钟)。虽然下午第三节课后至晚自习之间(一般有八九十分钟),学校安排了一节自主活动课,在这节课期间,名义上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锻炼,但由于中小学生活作息时间的极度规律化,如果学生在这一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完了之后再去食堂吃饭的话,那就很可能没有菜或者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菜。因为学校每餐供应饭菜的数量有限,饭菜供应的时间也主要是在这第四节“自主活动课”之时。因此,除了少数对篮球等运动极度痴迷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概占全部学生的7℅—15℅左右)会在这一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之外,绝大部分学生为了避免锻炼之后吃不到饭的情况出现,在第四节“活动课”时一般是不去锻炼的。而吃晚饭之后再去锻炼,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一来,每天24小时,除去5个课间5分钟(我们学校时间比较特别,课间休息只有5分钟)、吃饭、中午午休和睡觉的时间之外,其他的时间,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室或寝室里“学习”。更要命的是,学生好不容易盼来个周末,学校又要加班补课;好不容易盼来个寒暑假,家长又要逼着去参加各种名目的补习班。众多被应试教育误导了教育观的家长,还要把学校的错误教育方式延续到家庭里,只要一看到孩子嬉戏玩耍,轻则呵斥责骂,重责“家法伺候”,强制剥夺孩子娱乐玩耍的时间,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让孩子学习。因而,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下,会有学生因不堪忍受应试教育的摧残而走上绝路。更有一些受应试教育毒害深的家长因孩子“贪玩”“不努力”而暴打孩子致其死亡,或孩子因不堪父母的高压而杀害父母的极端案例发生。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排名多,乃至使学生自杀、父母子女骨肉相残的应试教育,它的存在,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这种机械呆板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个学生都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长期处于高负荷地运转之中。完全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体质怎么可能会好?上述几名大学生悲剧的出现,可以说也在预料之中。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学生业余时间更多地用于上网,更是加剧了这一“病症”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体质的逐年下滑也就不可避免了。一些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也正实了这一点。如,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体能的最新检测结果显示,在学生营养状况改善的情况下,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肺活量却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