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案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并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3、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沙漠里行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骆驼)2、对了,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于是,他急得到处找。出示课题,33、找骆驼(齐读课题)。3、生字:骆4、学生质疑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位商人是怎么找骆驼的,他究竟找到了没有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演示课文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些什么?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生字:跛驮忿哄啃(1)小组读生字。(出示)跛驮忿哄啃(2)书写:驮忿读词语:(出示)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商人:有礼貌、着急、忿忿。老人:不紧不慢、胸有成竹。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指导读句子:(出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理解词语“果然”,练习造句。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小组讨论,说说理由。5、说话练习:老人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到();还看见(),所以知道()。6、交流并板书:观察分析归纳结论7、(出示)老人看见这些现象是怎么想的呢?8、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9、齐读课文。四、复习巩固1、分角色朗读课文。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3、(出示)比一比,组成词语。跛()齿()忿()玻()龄()芬()4、(出示)想一想、说一说:(1)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2)因为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3)因为,所以,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案26找骆驼教学目标:1.认识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6课,《找骆驼》。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自悟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3.讨论提纲3题。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1.自读,领悟情感。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3.老师随机范读。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六)总结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八)板书设计6找骆驼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树叶上齿印缺牙齿(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案3【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课前准备】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1、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3、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⑴老师出示问题: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⑵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⑶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⑷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