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AVRLT_Mini_M16一、实验内容和目的本实验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利用ATMega16单片机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点亮和熄灭。通过此实验初步掌握单片机的I/O口功能。二、硬件电路1、电路分析(对照LT_Mini_M16原理图)1)电源电路:外接稳压直流电源(最好是DC9V)加到电路的U1处,经过电容C16稳压滤波后加到稳压模块AMS1117-5.0上,然后连接到电源开关按钮S1,从开关按钮出来后经过发光二极管D9和电阻R7,再经过电容C1、C2、C3、C4、C5、C7稳压滤波后加到单片机以及各个模块的电源端。分析:a)电容的作用是稳压滤波,其中C1、C2、C3、C4、C5这5电容为0.1PF(俗称104电容,一般为瓷片电容)。主要作用为滤出电源电路中的高频成分;而C16、C7是电解电容,主要作用是稳压,即把电源电路中的尖峰电压拉低到正常电压水平;C16是稳定外接直流电源的电压(9V),C7是稳定AMS1117-5.0输出的5V电压。b)稳压芯片采用ASM1117-5.0,该稳压芯片输入电压范围为6.5V-15V,输出电压稳定在5.0+0.1V,最大输出电流可达1A,可以满足一般电路需要。c)电源开关按钮S1的作用当然是接通和断开电源了。在此电路中S1采用的是单刀双掷开关,一旦断开电源,则电源的正负极都断开了。d)发光二极管D9的作用是指示电源是否连接成功,如果外部电源成功的连接上,则发光二极管发光指示电源连接成功;电阻R7的作用是对发光二极管进行限流,一般发光二极管只能通过10mA左右的电流,且发光二极管上面的压降只需要1.5V左右,加到发光二极管上面的电流如果超出额定值,则会烧毁。而系统工作的电压是5V,如果全部加在发光二极管上,则发光二极管很容易就会被烧毁。所以要在电源和发光二极管之间串接一个限流电阻。该限流电阻阻值的计算:(VCC-发光二极管上的电压)/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一般发光二极管的压降是1.5V左右,电流为10mA左右,则可计算如下:限流电阻的阻值=(5.0-1.5)/0.01=350欧姆,一般这个阻值可以取得稍微大一些。2)复位电路:单片机的第9脚(RESET,复位管脚)经过按钮K5连接到地。分析:a)AVR单片机是低电平复位(51单片机是高电平复位,刚好相反)。需要单片机复位时,最少要在复位管脚加上1.5微秒的低电平,才能确保单片机正确复位。b)按下按钮K5,复位管脚被直接拉到电源地,这样复位管脚的电平就被拉低,从而使单片机复位;一般情况下按钮按下的时间超过毫秒级别,这样就能确保单片机正确复位。3)ISP电路(程序下载电路):ISP下载接口不需要任何的外围零件。使用双排2*5排针。分析:a)由于没有外围零件,故PB5(MOSI)、PB6(MISO)、PB7(SCK)、复位脚仍可以正常使用,不受ISP的干扰。b)ISP下载接口的1、3、5、7、9脚分别接单片机的PB5(MOSI)、PB6(MISO)、PB7(SCK)、复位脚;2接VCC,4、6、8、10都接在GND上。4)晶振电路:晶体的两脚分别接单片机的12、13脚(晶体的管脚没有正负和顺序,可以随意连接),电容C11、C12分别于晶体的两脚和地连接。分析:a)单片机的正常工作离不开稳定的时钟信号。晶体就是提供稳定时钟信号的器件。b)AVR单片机内部集成有RC振荡器,可以为系统提供用以精度要求不高的时钟信号,这是可以不接外部晶体,利用熔丝配置,设置单片机工作与内部RC振荡器模式。这个时候可以不用连接警惕和C11、C12两个电容。c)电容C11、C12的作用是让晶体工作的更稳定。5)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单片机的PB0-PB7口分别连接到排阻的八个电阻脚,排阻的公共脚接地。分析:a)单片机的PB0-PB7口中的任一个输出高电平(5V),则5V电压通过这个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然后通过电阻连接到地,从而构成一个放电电路。发光二极管正极加上超过1.5V的电压后,就能够点亮发光。b)排阻的作用同样是为八个发光二极管分压限流。2、AVR单片机的I/O端口1)学习单片机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掌握单片机I/O端口的功能,以及如何正确设计这些端口与外围电路的连接,从而能够组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并编程、管理和运用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2)ATmega16有4个8位的双向I/O端口PA、PB、PC、PD,他们对外对应32个I/O引脚,每一位都可以独立地用于逻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在5V工作电压下,输出高点平时,每个引脚可输出达20m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