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概论3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3.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技术概论3学习PPT教案.pptx

生物技术概论3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第1章现代生物技术总论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物技术时期关键以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为先导,基因工程技术开始能作为生物技术新产品的一种开发手段或关键技术后起始的。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酶工程4发酵工程5蛋白质工程五大工程相互关系生化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途一、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一)用于开发新型药品1977年,美国首先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基因工程菌生产了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开辟了药物生产的新纪元。若采用常规方法生产5mg该激素,则需要50万头羊的下丘脑,而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法生产同等量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则仅需9L(升)细菌发酵液,使其价格隆到每克300美元。如今通过基因工程琳琅满目如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疫苗、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过分依赖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噩梦或从此开始“超级细菌”增多新药研制赶不上耐药菌繁殖有75%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抗菌药的三大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毒性反应肾脏: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万古霉素、磺胺药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肝脏:红霉素类、磺胺类、利福平、氯霉素等均可引起肝损害。胃肠道:各类抗菌药物尤其口服给药者均可由药物本身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神经精神系统:青霉素类可对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刺激,出现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均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导致听力或前庭功能损害;氯霉素、普鲁卡因霉素等有时可引起幻觉、幻听、定向力丧失等精神症状。造血系统:氯霉素、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可能引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青霉素所致者最常见,链霉素所致也较多见,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偶亦可引起。药疹及药物热:多见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等,药物热可与药疹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发生。光敏反应:服药期间在暴露部位出现皮疹,四环素类以及某些喹诺酮类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红肿、水疱等。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样反应:大多由青霉素引起。二重感染此为应用抗菌药物中出现的新感染,在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中较多见。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内敏感菌的生长,导致耐药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此时如各种原发疾病、大手术等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优势菌就可引起消化道、肺部、尿路、血流等感染,且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二)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由于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对某些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存在着免疫效果不佳、被免疫者有被感染的风险等缺点,较多的基因工程式法生产重组疫苗则可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现已临床广泛而目前应用的基因重组疫苗有病毒性肝炎疫苗(包括甲肝和乙肝疫苗等)、肠道传染病疫苗(包括零乱和痢疾等)、寄生虫疫苗(包括疟疾和血吸虫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EB病毒疫苗等。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则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疾病防治的另一途径。例如:用于治疗肿瘤的“生物导弹”,就是将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与抗肿瘤细胞连接在一起,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高度专一性,使得抗肿瘤药物集中于肿瘤部位,以达到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反应。此外。还可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诊断用DNA试剂,称为DNA探针,主要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等。一种“超级病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三)用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目前,基因治疗已涉及到恶性肿瘤、遗传病、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多种疾病。(一)治疗性基因的获得(二)基因载体的选择(三)靶细胞的选择(四)基因转移方法(五)转导细胞的选择鉴定(六)回输体内目的基因的转移在基因治疗中迄今所应用的目的基因转移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病毒方法和非病毒方法。基因转移的病毒方法中,RNA和DNA病毒都可用为基因转移的载体。常用的有反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转移的基本过程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病毒基因组中,然后把重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以使目的基因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非病毒方法有磷酸钙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显微注射法等。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为此,可运用连锁基因扩增等方法适当提高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拷贝数。在重组病毒上连接启动子或增强子等基因表达的控制信号,使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新基因高效表达,产生所需的某种蛋白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