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狐狸和乌鸦》教案实用的《狐狸和乌鸦》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狐狸和乌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狐狸和乌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乌鸦与狐狸》2、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的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3、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与失有所感悟。教学重点、难点: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第二课时:童话音乐剧表演教具准备:CAI课件,乌鸦、狐狸头饰,各种服饰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问好二、学习新歌1、导入师:同学们,乌鸦与狐狸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呢?音乐是怎么讲叙这个故事的呢?我们来听听2、听赏歌曲《乌鸦与狐狸》我们也用音乐来说说这个故事3、第一乐段重点难点突破:附点:带读歌词,强调附点,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用上附点前倚音:看乌鸦倚树而立,所以用前倚音两声部学习:分组唱曲,再唱词,引导学生自己唱时还要学会听另一声部的声音,然后进行调整。演唱一遍4、第二乐段重点难点突破:变化音:老师范唱,学生听辩,音变与没变的感觉,并区分。可设计听辩游戏,然后再跟音乐唱一唱,加如变化音后音乐形象有什么变化?(狐狸狡猾的形象表现出来了)换气记号:标有记号的地方必须得换口气下滑音:气息扩张声音下滑,表示狐狸夸张的程度大。整体演唱5、第三乐段重点学习后面变化部分,把乌鸦上当,旁观者着急的`心态表现出来。6、表现a)整体演唱一遍b)分角色演唱c)分组唱,评价哪组唱得好d)完整表现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乌鸦与狐狸》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三、音乐剧设计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师: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演唱相关乐句)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乌鸦的?(声情并貌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任务性格,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师: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演唱小乌鸦越听越着迷)师:小乌鸦终于没有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会怎么样呢?(讨论:狐狸得到了奶饼,可失去了乌鸦对他的信任,教育学生不要欺骗他人)2、剧情片段表演师: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样的甜言蜜语呢?(两人一组创编乌鸦与狐狸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师:除了乌鸦与狐狸,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动物并参与进来)3、创编在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创编,让学生明白当一个演员和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4、分组表演四、音乐剧表演1、音乐剧的人物需要领唱,合唱演员,表演者等等2、完整表现歌曲五、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并中肯评价他人。《狐狸和乌鸦》教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读本课生字词及由“一”组成的词语,并准确能读好。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并理解“谗”,“叼”等生字词的意思。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教学设计:一、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谈狐狸:强调“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狸”单独练是第三声,和“狐”连起来读是轻声。(谁会读)。狐狸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小动物?(狡猾)2、(课件出示图片)乌鸦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愚蠢难看)3、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二、检查生字词1、课件出示词语:一棵大树叼着一片肉眼珠一转一眼刚一开口一溜烟2、会读吗?叼起肉直流口水赔着笑脸麻雀差多了没有回答摇摇尾巴非常得意三、初读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标上每个自然段序号。2、指六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四、精读训练(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学生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请学生说出这段有几句话?狐狸和乌鸦的位置在哪里?(师板书:乌鸦---树枝上。狐狸---大树下。)2、乌鸦嘴你叼着一片肉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叼)是什么意思?3、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有什么反应呢?“馋得直流口水”。“馋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师出示卡片)“馋”单从这个字就可以看出来狐狸馋的直流口水,瞧,下边的两点就像狐狸留下来的口水。4、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的肉馋得直流口水,此时的它心里又在打什么坏主意呢?(课件出示)狐狸心里想:“只要想办法让乌鸦,就能。”5、指名读、评议,齐读。(二)、学习2---4自然段1、狐狸为了使乌鸦开口,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学生大声朗读2、3、4三个自然段,并用笔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