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数据处理.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2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生物实验数据处理.pptx

高考生物实验数据处理.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平均值法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fāngfǎ)。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一.平均值法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wánquán)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二.列表法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hòumian),便于分析。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如下:1、配制10%、20%、30%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2、从黑藻茎上取下(qǔxià)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3、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um),B为原生质体长度)。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计算并记录B/A(%)值。三、作图法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xuǎnz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2)该小组同学(tóngxué)根据记录数据作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分析并得出结论。分析:B/A值越小,质壁分离程度越大;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减小,质壁分离越明显。结论:细胞失水量(shuǐliànɡ)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探究(tànjiū)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通过单独培养A、B两种酵母菌,观察到了他们的种群数量在7天内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提出(tíchū)了“混合培养A、B两种酵母菌,他们的种群数量怎么变化”的研究课题,并利用下列材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含A酵母菌的培养液、含B酵母菌的培养液、5%葡萄糖、试管、滴管、显微镜、计数板(使用方法不做要求)等。(1)提出(tíchū)假设:(2)探究实验步骤①在三个相同的容器甲乙、、丙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分别接种,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7天;②定时取样,用计数板测定(3)怎样处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若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应如何处理?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如何计数?(2008江苏高考生物(shēngwù)试卷)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组、_____组和____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