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大全]第一篇: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大全]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复习目标】:1.了解课文涉及的主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2.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3.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作者。4.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5.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性格。(一)考查要点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阅读名著能开阔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能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近年来河北与各地中考语文命题明显加强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题型趋向综合,导向阅读原著。中考试卷中的“名著”考题,主要有:常识(作品名称、作者、人物)、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感悟(作品意义、阅读体验)、活动(综合实践)等类型。(二)方法导引文学常识的复习,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出处、作家简介甚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都归纳进去,力求全面。具体复习方法主要有:1.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当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2.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3.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十部名著篇目: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知能梳理】:一、中国文学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此书编成于战国时代,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2、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3、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及言行的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4、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6、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逍遥游》。7、《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斗争和言行。8、《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㈡两汉4.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㈢魏晋南北朝1.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其子曹丕追尊他为魏武帝。“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选入课本: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都选自《陶渊明集》)㈣唐代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以来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诗风宏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有“诗仙”之称。《行路难》(选自《李太白集》)入选课本。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代表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首创了即事成篇的乐府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2(《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选入课本:《春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