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破赵之战.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韩信破赵之战.ppt

韩信破赵之战.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韩信破赵之战一、教学目的二、《史记》简介2.创立了新的史书编纂体例“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记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各史例目异同”条)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概括记叙各时期历史大事。世家:分述“辅拂(弼)股肱”之臣及重要历史人物事迹。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表: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3.强烈的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司马迁虽然身为史官,但他的秉笔和前后史官都不一样,他不是完全站在官方的立场来写官方之史,不是奉君命而修一代国史。“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汉书》)4.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⑴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⑵叙事简明生动,系统清晰,生动活泼,文笔绚烂,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⑶语言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历来被奉为中国“古文”的最高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三、司马迁简介1.学经游历时期。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2.郎中时期。30岁时为郎中,多次随驾西巡,曾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南,安抚巴蜀少数民族,设置五郡。4.中书令时期。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司马迁约死于公元前90年,死因不明。四、解题韩信初封为齐王、后徙为楚王,又贬为淮阴侯,最后以谋反罪被杀,灭三族。破赵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204年,韩信和张耳去攻打赵国,只带有3万没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而赵国陈余的部队却号称20万。在兵力、地势、后勤供应等均处于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韩信出奇制胜,打败赵军,使楚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刘邦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五、讲读韩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记叙韩信破赵过程及战术韩信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韩信收广武君,战后评议师事之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背水阵“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非得素抚循士大夫也显示了韩信根据具体情况活用兵法灵活用兵的高超作战艺术。全文通过韩信破赵的典型战例,显示了韩信灵活用兵的高超用兵艺术,体现了其根据战场态势活用兵法的用兵原则。六、古汉语知识2.古今字禽,同“擒”陈,同“阵”3.词的使动用法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空壁逐我开入之驱市人而战之4.名词作状语师事之鼓行出井陉口